35歲女性跳出安穩的公司投身互聯網大廠是瘋了嗎?以我自身的經驗和感受來說, feel damn good!
本人女,86年生,海外研究生畢業回國之後2012年開始3年亞馬遜,6年聯想的項目管理工作。在2021年9月,娃2歲半,我35歲從聯想離開入職美團,當大頭兵L8職級,做商業分析,2022年4月又跳槽到快手,還是商業分析,目前還在積極工作中。
因此我不僅在35歲投身互聯網大廠,而且還從項目管理專業轉換到商業分析領域了。原因如下
原因壹: 職業厭倦
因為項目管理幹了近10年,各種開會,組織會議,我真的厭倦了,而且覺得自己在這塊確實沒什麽進步動力和空間了。尤其在聯想升為小經理,帶個5人團隊後,我更覺得迷茫了。因為在同壹個崗位和領域幹太久了,好多工作我都能判斷出幹的意義對公司不是特別大,但還得考慮員工成長,得讓他們有事幹,有東西去說才能升職加薪,這種事我不喜歡也不擅長。因此我在思考我可能不適合當個管理者。
原因二:想體驗壹下互聯網大廠
雖然86年出生,35歲了,但我自己覺得這個年齡也沒有老到要等退休呢吧。不管互聯網大廠以後怎樣,但這個時代互聯網大廠絕對是個標誌性詞匯,不體驗壹下互聯網大廠,以後都沒法跟孩子講互聯網大廠的時代。
下面說說我在互聯網的感受:
之前幹項目經理,Excel最多也就用用vlookup, 來了互聯網,發現Excel居然有那麽多功能;SQL也是商分必備技能,我也是邊幹邊學,天天逼著硬上,也就很快學會了。以前只寫PPT,美團和快手倒是都沒有ppt 文化,全是文檔路數,結果小作文水平也被逼著搞起來了。
美團周圍主力幹活的同事還是90年上下的,快手直接94,95年為主。我在這卻是老兵。好在我心態和精力還跟得上,而且我確實覺得年輕人更有意思,個性態度鮮明,興趣廣泛。聯想同事經常壹起聊養娃,養老這些話題,雖然親近,但這些我回家都要面對,在公司就不想再聊這些了。
我在美團商分工作7個月,因為美團是打卡的,我離職前看系統統計,我平均每天出勤時間是13個小時;這也是我選擇離開美團的壹個原因,確實太累了。當然美團很大,很多事業部,有些事業部沒這麽誇張,我所在的美團優選事業部由於壹直虧損,所以真的很卷。快手好壹些,基本10點上班,我晚上平均8-9點之間走,偶爾加班幹到11點,目前來了3個月,幹到11點的情況只有4次。
我在聯想工作6年,離開前是個小經理,年包50萬,來了互聯網大廠發現應屆畢業生進來商業分析崗,基本就30萬年包,特別優秀的應屆畢業,美團還有special offer基本能到50萬。當然我投身互聯網的薪資也是滿意的,跳去美團給大漲了壹波,從美團去快手又給小漲了壹波。目前這個薪資我在聯想再多混5年也拿不到的。
我現在雖然是個大頭兵,什麽活都是自己幹,天天弄數據分析,真的很燒腦;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心態,讓我不會輕易被老板PUA,自我判斷和認可自己的工作價值和產出,由於不是管理者,我也不用考慮跟其他部門的關系這些,處於 手忙心閑 的狀態,我很喜歡現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