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定位在三個世紀前,通過文字感受300多年的時代變遷。在這300年的金融發展史中,攪動這個時代的有地位卓著的美國總統,小商販出身的金融巨鱷,迎娶兩任有錢寡婦而迅速積累財富的商人,培植親信成為總統妹夫以便第壹時間獲得政策消息的銀行家等等等等。在這三個世紀中,美國的南北戰爭,運河的開通,鐵路的建成,電報的發明,電話的普及,與民生相關的每項內容都在直接影響著金融史的發展。
壹項制度的成立,總是從不成熟向成熟方向發展。最開始的經紀商只是在華爾街上的咖啡館裏談投事情,簽訂《梧桐樹協議》,到20世紀初通過《聯邦證券法》、《1933年銀行法》,奠定現代美國金融的格局。看這部書,就會發現,每次變革都有曾經的金融人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隨後隨著鐵路建設,通訊進步,計算機發展而逐漸將經濟業務正規化。投機的買空與賣空逐漸遭人厭惡。在20世紀時,直到格雷厄姆的出現,才將經紀人打造成有專業知識的經紀商隊伍。在300年前,從事金融,屬於草莽時代。300年後的20世紀,金融的經紀商規範化,屬於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從事的領域。看現在的階段,證券公司中會有3類人,壹類人是可以給公司帶來巨大資金資源或人脈資源的,壹類是具有強大的金融知識,可以研究金融模型並投入使用的,最後壹類就是經紀商,只是在當今的時代中,已經改頭換面成了具有專業知識的電話銷售。2015年比較熱的概念是互聯網金融,我的理解應該只是為金融的推廣多了壹個互聯網的工具,就是由原來電話的點對點的銷售進化成點對面銷售進而變成指數級銷售,金融本質不變。而實際的情況是2016年各種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的P2P公司跑路,重重的打擊了互聯網金融概念。因為壹些投資P2P的投資者的血本無歸,證監會由此加強了對P2P的政策監管。
有兩部表現20世紀八十年華爾街的電影,壹部是《當幸福來敲門》,壹部是《華爾街之狼》。這個時候華爾街的證券在格雷厄姆幾十年的影響下,操作已經變的相對正規了。《當幸福來敲門》中的查爾斯,原來只是個醫療器械的銷售人員,為改變生活,苦學金融知識,最後為自己贏得壹個光明的前途。《華爾街之狼》中的喬丹,壹心向往華爾街的生活,熱衷金錢,具有極高的悟性,發現銷售垃圾股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率,賺取第壹桶金後,開啟了自己紙醉金迷的人生,直到最後被調查。兩部電影表現出壹個***性,金融入門門檻並不高(強調入門二字),核心是銷售,當時是利用電話把金融產品銷售出去。但是現在,在影片背景過去的三十年後,這種方法不壹定會行得通。原因只有壹個,就是金融產品的購買者變聰明了,對原來老套的銷售已經產生抗體。銷售方式需要變革,這壹步步的變革也會成為明天的歷史。
《偉大的博弈》這部書可以做為證券金融史的啟蒙讀物,沒有復雜的專業術語,沒有晦澀難懂的概念,以時間為主線,介紹各類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具有故事情節,同時還提供同壹時間段的東西方分別發生了哪些大事件。用不上兩天時間就可以閱讀完成。(後天回復博弈,送電子書。)
兩部電影表現的宗旨不同,壹部勵誌,壹部寫實,是華爾街上不同人的縮影。兩部電影都是經典,值得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