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感覺統合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愛爾斯博士提出了感覺統合知識理論體系,並逐漸被所有學者和醫學者所接受運用。據調查研究表明:現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
感統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專業訓練才可以改善,而13歲之前為最佳訓練年齡段。
1,什麽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協調身體做出的反應。我們可以用?小明吃橘子?這個過程來舉個形象的例子:小明正在玩,聽到媽媽喊?寶貝,來吃橘子了?聽覺告訴他聽到了聲音,前庭覺篩選出媽媽的聲音,然後傳到大腦做信息處理,再傳遞給各個組織,視覺搜索到目標,判斷距離,走過去拿橘子,觸覺告訴他已經拿到了,本體覺告訴他怎麽把橘子剝開,嗅覺再聞到橘子是什麽味道的,味覺可以判斷這個橘子好不好吃。
壹個復雜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甚至不會意識到這個過程,但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另壹番景象了:可能篩選不到媽媽的聲音,可能不知道怎麽把橘子剝開,還有可能判斷不出橘子的距離等等。可見感統是人體壹切能力的基礎,人體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
2,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覺統合就像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紅綠燈正常運行則信息暢通運行,身體作出適當反應,如果紅綠燈出現了問題,那我們的身體也會指揮混亂,出現各種障礙。
前庭覺失調,前庭覺主要功能是把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選出重要信息,其次是掌握人體的平衡和空間方位感。所以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會註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好動不安,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走路經常摔倒,協調能力不好,做事情丟三落四,閱讀跳字跳行,穿鞋子分不清左右,容易暈車暈船等等。
本體覺失調,本體覺起到使人體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關節,肌肉,肌腱和骨骼的作用。本體覺失調的孩子方向感不強,容易迷路,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相對較弱,性格孤僻不合群,做事拖拉沒有效率等。
觸覺失調,觸覺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感官系統,壹般分觸覺遲緩和觸覺敏感。觸覺遲緩的孩子容易弄傷自己,動作不靈活,自我意識弱,辨別能力較弱;觸覺敏感的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反應較大,不喜歡別人觸摸,防禦心強,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等。
3,感統失調的原因
孕育方面的原因,比如精子先天不足,高齡產婦,懷孕期間沒有休息好,過度疲勞,懷孕時抽煙喝酒,喝咖啡,早產致使腦發育不良,剖腹產沒有宮縮和擠壓的過程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導致感統失調。
教養不當的原因,孩子出生後靜坐的多,缺少搖晃;擔心孩子摔倒,過分限制孩子活動範圍;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父母過分寵愛,包辦替代,使孩子缺乏探索嘗試,缺少動手能力;過早的認知教育,缺乏運動訓練,遊戲訓練;經常讓孩子看電子產品,與孩子交流少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感覺統合。
科學研究:感覺統合以及大腦功能發展的優勢,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弱。
0~2歲是感統探索期,3~6歲是感統訓練黃金期,7~13是感覺統合的調整期,同時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努力才可以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家庭訓練小妙招
1,觸覺遊戲
可以和孩子玩抓癢癢的遊戲,把手搓熱然後在孩子身上抓癢癢;用毛巾給孩子從上往下有順序的撫觸按摩,壹邊按摩壹邊唱舒緩的童謠;玩我畫妳猜的遊戲,媽媽在孩子身上畫形狀或者寫數字,讓孩子猜猜看;用大龍球或者顆粒球輕輕拍打孩子按摩等等都可以訓練到孩子的觸覺。
2,前庭覺訓練
0~6個月孩子可以在搖籃裏或者抱在懷裏輕輕搖晃,幅度不要太大,時間不宜過長,十分鐘左右就可以;
6~12個月的孩子可以玩?天旋地轉?的遊戲,把孩子放在毯子上,媽媽把靠近孩子頭這邊的毯子拉起來,慢慢的帶動毯子旋轉,要求是順時針旋轉3圈左右,稍作休息,再逆時針旋轉,也可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來定圈數,快樂接受可以增加圈數,接受慢的孩子,可以放慢速度,減少圈數。
1~2歲輔助孩子趴在大龍球上搖晃,壹邊數數,壹邊前後搖晃或者左右搖晃,時間十到十五分鐘;
2歲以上孩子可以趴地推球,要求孩子俯臥趴地,頭胸擡高,雙腳並攏,雙手擡起來推球,隨年齡增加推球數量增加;走直線也可以鍛煉孩子前庭覺的平衡能力,要求雙手叉腰,控制住身體,沿著直線行走,或者鉆山洞,轉圈圈都可以來訓練前庭覺。
3,本體覺訓練
拋接球遊戲,孩子和媽媽相對站立拋接球,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肢體協調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還有跳繩,騎自行車,拍球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本體覺。
4,其他家庭訓練遊戲
粗細線穿珠子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形狀撕紙訓練孩子的指尖控制能力,媽媽在紙上畫不同形狀讓孩子沿線撕出來;連續上下樓梯增強孩子的身體協調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