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麽寫的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蜜蜂》優秀的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1壹、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壹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課文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說學生
學生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已具備了壹定的識字寫字的能力,因此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在自學互助中學習生字,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班學生愛讀書,語感較強,因此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說話去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
教學難點: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四、說策略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聽說讀寫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努力為學生營造壹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有交流資料,鋪墊教學;初讀課文,識字寫字;研讀課文,感悟內容;誇贊列寧,總結課文;課後延伸這五個環節。
1、交流資料,鋪墊教學。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註重跨學科
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我布置學生廣泛搜集有關列寧的資料,從而了解相關的知識。上課時我出示列寧的圖像,讓學生匯報自己了解到的列寧。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壹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獲的喜悅,把別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識說給大家聽,這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事情,從而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三是讓學生從小學會搜集資料,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在這壹環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各種方式自學生字,通過請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讀長句子來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效果,接著進行寫字指導,老師範寫後讓學生找發現,通過自主學習後再進行臨寫、評價、欣賞。
3、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根據故事情節上的特點,從故事的因、果入手,先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學習第二、第四自然段時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如在具體的語境中比較“往常”和“常常”的意思,在感情朗讀中感悟“驚訝”,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意思。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以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即引導學生就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質疑:蜜蜂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向導找到養蜂人的?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在這環節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如:回答問題讀;壹名學生讀,另壹名學生上黑板貼圖(說課教師相應貼圖);還有想象列寧壹邊仔細觀察,壹邊動腦思考的情境輕聲讀。另外,我還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列寧,大膽練說列寧當時是怎麽壹邊仔細觀察,壹邊動腦思考,最後壹步壹步找到養蜂人(說課教師相應板書:仔細觀察,動腦思考)。在這壹環節我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理解、表達,在讀書和匯報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想象、以及合作意識。體現整合的思想。
4、誇贊列寧,總結課文。
學完課文後,我適時地問學生:“假設列寧現在就站在妳的面前,妳想對他說些什麽呢?”說完後再讓學生寫下來。
通過交流,寫話,挖掘人物的精神,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讓學生在理解與分析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同時還讓學生進行了寫的訓練。
5、課後延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設計了下節課續編故事的活動,讓學生想象:養蜂人聽到列寧說的話後會說些什麽?養蜂人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他們會圍繞‘養蜂’說些什麽呢?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不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
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為線索,課文的教學
重點是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本板書按“找”的順序貼出“花叢”、“園子”、“小房子”的圖,既標明了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還直觀地“再現”了花叢、園子、小房子的方位。我覺得這樣設計有助於學生弄清楚“找”的經過。“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有助於學生理解難點,讓學生對文章中心壹目了然。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2壹、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訓練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列寧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學生對列寧的了解不多,在教學中只是點到為止,沒做太多介紹。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還是以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為主。
二、教學目標分析: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剛才進行的是第壹課時的教學。我定的第壹個目標就是認讀生字、生詞,生字包括壹類字、二類字***有10個。要做到所有學生會讀,能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分析、記憶生字,部分學生能做到口頭組詞、造句,這也是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基礎,生詞要會讀、會用,理解詞義。
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悟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二年級作為第壹學段,課程目標對閱讀教學提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壹教學目標是本課的重點,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又是本課的壹個難點。
第三個目標是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這點需要學生能過課文的認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學方法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我盡量做到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壹個和文本對話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啟發法,教學中還安排了範讀環節,用到了示範法。
四、教具:
這節課我用了PPT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主要語句、段落最後又展示了課文插圖,讓學生有壹個直觀的印象。
五、教學流程的設計:
這節課我主要安排了導入新課、朗讀感悟和課堂總結三個大環節。導入新課采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簡潔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課堂導入。朗讀感悟又分了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再讀質疑三個環節。初讀課文為了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順,並識記生字、生詞,讀後對生字詞的掌握及朗讀課文作了檢查。在朗讀指導中主要完成了能過找近義詞、造句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和對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這兩個任務。指導第三自然段朗讀時,用圖畫把列寧邊走邊看邊想的過程呈現給了學生,因為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可能會吃力,我又進行了範讀,再讓學生練習。第四自然段是能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把養蜂人驚訝的語氣讀得更形象壹些。隨後我又把孩子們帶到了課文中,提問:如果妳是列寧,妳能找到養蜂人嗎?誰能誇誇列寧?讓學生自己領悟列寧的善於觀察、思考,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最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有個回味、梳理的過程,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用文字、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力求給學生最直觀、形象的認知。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3壹、說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壹篇課文,講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做了壹個有趣的實驗。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是本篇課文教學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是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了解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試驗是怎麽做的。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
(壹)回顧上節課內容,導入本課。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妳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壹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心情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四)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妳學到了什麽?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妳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妳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壹同分享。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4設計意圖: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如何把這種天性發揮到壹個受益的層面上,使幼兒在動的過程中得到各種有利身心健康的體會。而奧爾夫正是壹個十分不錯的選擇,讓幼兒在身體動起來的同時,又培養其對音樂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得到壹種欣賞美和表現美的情感體會。托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於奧爾夫的體會也許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礎最好的時機,對奧爾夫這種藝術能力培養是十分急需的。
針對托班幼兒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以及托班幼兒從未接觸奧爾夫的這壹現況,設計了托班奧爾夫《蜜蜂》。以學習奧爾夫動作中基本動作小碎步為課題設計的中心,讓幼兒在體驗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快樂情景中,學習舞步小碎步,當壹只快樂的蜜蜂,能感受音樂節拍做動作。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奧爾夫的興趣,學習並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和蜜蜂飛舞的姿態。
2、辨別不同的樂段,表現不同的動作。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蜜蜂》,蜜蜂圖片兩張,絲巾若幹、道具花若幹。
活動過程:
壹、暖身活動
開場舞
1、大家壹起圍圈隨音樂拍拍手。
2、大家壹起圍圈隨音樂節奏踏踏腳。
3、全體手拉手圍成壹個圈慢慢後退成大圈。
4、全體手拉手慢慢前進成小圈。
二、出示蜜蜂圖片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許多客人老師來和我們壹起上課,我們壹起來和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老師還帶了壹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蜜蜂圖片壹,播放歌曲《蜜蜂》。
蜜蜂蜜蜂生得真美麗,頭帶著金絲身穿花花衣。
妳愛花兒花也愛妳,妳會跳舞花又甜蜜。
三、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蜜蜂漂亮嗎?
2、出示圖片二哪裏漂亮了?
3、師:蜜蜂是怎麽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蜜蜂飛的樣子,教師總結:
1、飛的時候後跟離地,小腳尖點地,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2、教師示範飛這邊飛那邊,飛高飛低;轉圈;中間間接音樂蹲下來休息。
3、請能幹的小朋友上來和老師示範表演。
4、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壹起來表演壹遍小碎步。
四、圍繞花朵飛舞
1、教師示範跳壹小段蜜蜂舞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幹,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妳們來當小蜜蜂,蜜蜂們!媽媽會跳壹支蜜蜂舞,學好這個舞以後妳們就可以跟媽媽去花園啦,先來看媽媽跳蜜蜂舞!(教師出示綁著紅黃藍三種顏色花的凳子,圍著花朵跟隨音樂完整演示,以花朵布置壹個花園的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蜜蜂的欲望。)
2、請三名幼兒跳蜜蜂舞
師: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請兩只能幹的蜜蜂上來和蜜蜂媽媽壹起來表演蜜蜂舞吧!(兩個小朋友上來跟隨音樂壹起表演奧爾夫)
3、集體跟音樂跳壹遍蜜蜂舞
師:蜜蜂們,我們壹起來為去花園跟音樂跳蜜蜂舞吧!(以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及學習蜜蜂飛的興趣,在幼兒自己想像飛、的動作後,教師總結動作,並以蜜蜂跟蜜蜂媽媽學本領這壹情節,來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相應完整的奧爾夫動作。
五、持絲巾飛舞動作
師:我這裏有很多花衣裳,蜜蜂們穿上花衣裳跳舞吧!教師示範拿絲巾。
每人有壹條~2條絲巾,在教室內自由飛舞,壹下高壹下低。(請註意不要再原地,盡量讓幼兒有空間感,在中途可略作停頓。樂句***4個樂句,在第三樂句時,蹲下當花,其余走動。
六、結束活動。
下課律動搖:轉轉轉,跳跳跳,今天上課真有趣,謝謝老師謝謝妳呀,上課真有趣。
工作要領:自己轉圈、原地跳躍、踏腳拍手、把手自放在眉上做敬禮狀、雙手高舉原地轉圈。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5壹、說教材
《蜜蜂引路》是壹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有壹回,列寧想找養蜂的人聊聊怎樣養蜂,派去找的人不在,別人不知道養蜂的人住在哪裏,列寧親自去找,列寧邊走邊發現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蜜蜂,在列寧的眼中卻又不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壹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壹所房子,”那壹定是養蜂人所去。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去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事不可能辦的事也能辦成。
這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列寧善於思考,是值得的我們學習的。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莫、斯等六個生字,會寫訝、談等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法上,根據二年級的實際情況,我直接導入,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回來讀壹個故事,—《蜜蜂引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四、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原則,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用“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五、說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同學們,但妳想法去找壹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時,妳通常會想什麽呢?(學生交流)今天我們就來***同讀壹個故事—《蜜蜂引路》
2、板書課題,認識“蜂(fēng)”的字,引路(路)
3、展示學習目標
①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同桌合作、讀準字音
(二)學會互動(突出難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的人六個字,找規律,找出要寫的字都是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該註意什麽?
2、學生自由續寫,教師有意識的指導難點的字:如:派、蜂的兩個字筆畫、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