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 白帝城》
2、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壹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李白《登太白峰》
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柴》
5、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6、嶺上白雲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白居易《嶺上雲》
7、勢能成嶽仞,頃刻長崔嵬。暝鳥飛不到,野風吹得開。壹天分萬態,立地看忘回。欲結暑宵雨,先聞江上雷。——曹松 《夏雲》
8、杳靄祥雲起,飄飏翠嶺新。縈峰開石秀,吐葉間松春。林靜翻空少,山明度嶺頻。回崖時掩鶴,幽澗或隨人。姑射朝凝雪,陽臺晚伴神。悠悠九霄上,應坐玉京賓。——李紳《山出雲》
9、彩雲驚歲晚,繚繞孤山頭。散作五般色,凝為壹段愁。影雖沈澗底,形在天際遊。風動必飛去,不應長此留。——李邕 《詠雲 》
10、靈山蓄雲彩,紛郁出清晨。望樹繁花白,看峰小雪新。映松張蓋影,依澗布魚鱗。高似從龍處,低如觸石頻。濃光藏半岫,淺色類飄塵。玉葉開天際,遙憐占早春。——陸暢 《山出雲 》
2.描寫雲、霧、山的古詩1、《詠雲》(唐)李商隱
捧月三更斷,藏星七夕明。才聞飄迥路,旋見隔重城。
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只應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2、《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3、《夏日晚望》(唐)貫休
登臨聊壹望,不覺意恞然。陶侃寒溪寺,如今何處邊。
汀沙生旱霧,山火照平川。終事東歸去,幹戈滿許田。
4、《秋日即目》(唐)李世民
爽氣浮丹闕,秋光淡紫宮。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散岫飄雲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雕佩,閨寒樹隕桐。別鶴棲琴裏,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5、《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壹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3.有關雲山的詩詞1、雲山萬重兮歸路遐
魏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2、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3、山抹微雲
宋
秦觀
《滿庭芳·山抹微雲》
4、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5、望斷雲山多少路
宋
歐陽修
《玉樓春》
6、雲山摛錦
宋
蘇軾
《沁園春·孤館燈青》
7、照眼雲山翠作堆
宋
蘇軾
《南鄉子·晚景落瓊杯》
8、淡雲斜照著山明
宋
蘇軾
《南鄉子·雨暗初疑夜》
9、雲山亂
宋
蘇軾
《行香子·壹葉輕舟》
10、五雲深處蓬山杳
宋
李之儀
《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
11、雲山千萬重
宋
李之儀
《菩薩蠻·五雲深處蓬山杳》
12、山起南雲
宋
向子諲
《點絳唇·春浪桃花》
13、眼***雲山昏慘慘
宋
王質
《浣溪沙》
14、山雲彌漫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使君那裏》
15、雲山沁綠殘眉淺
宋
毛滂
《菩薩蠻·雲山沁綠殘眉淺》
4.有關山的詩句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5.關於寫山的古詩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壹青螺。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憶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望廬山瀑布(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壹片日邊來。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6.形容山雲的詩句描寫山的古詩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3、《遊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4、《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5、《曉行望雲山》
宋·楊萬裏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壹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6、《題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口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8、《詠江郎山》
宋·辛棄疾
三峰壹壹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
9、《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0、《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1、《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3、《飲酒》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5、《觀滄海》
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16、《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7、《登峨眉山》
唐·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淩白日。
18、《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7.關於山的古詩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題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鬥拱瓊臺,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鬥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雲。 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 口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 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 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 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 投跡歸此地。
《詠江郎山》 辛棄疾 三峰壹壹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幹。 正直相扶無依傍, 撐持天地與人看。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 壹覽眾山小。
中嶽嵩山: 嵩嶽童謠 嵩山凡幾層,不畏登不得,只畏不得登。三度征兵馬,傍道打騰騰。
慶雲見李紳 禮成中嶽陳金冊,祥報卿雲冠玉峰。 輕未透林疑待鳳,細非行雨詎從龍。
卷風變彩霏微薄,照日籠光映隱重。 還入九霄成沆瀣,夕嵐生處鶴歸松。
望嵩山吳融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樓百尺獨登看。 高淩鳥外青冥窄,翠落人間白晝寒。
不覺衡陽遮雁過,如何鐘阜鬥龍盤。 始知萬歲聲長在,只待東巡動玉鸞。
嵩山采菖蒲者李白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 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東嶽泰山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遊泰山六首(天寶元年四月從故禦道上泰山)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禦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
天門壹長嘯,萬裏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攬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雕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暝。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淩歷。
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仙人遊碧峰,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玉真連翠微。 想像鸞鳳舞,飄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 西嶽華山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李白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壹清聖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 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望嶽杜甫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壹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8.關於雲和山的古詩有哪些山:
1.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2.欲渡黃河冰塞川,經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杜牧《山行》
4.信步上鳥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無世界,當楚見波濤。 頂峭松多瘦,崖懸石盡牢。 獼猴呼獨散,隔水向人號。 《登山》許棠
5.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6.終日昔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閑。《登山》李涉
7.焚香掃地待詩成, 壹笑登山依杖行. 愛替青天管閑事, 今朝幾多白雲生。《登山》袁枚(清)
雲:
1、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唐·李商隱《詠雲》
2、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3、好雨不雨風不風,徒倚穹蒼作巖險。——唐·齊己
4、興雲感陰氣,疾足如見機。——唐·劉禹錫《觀雲篇》
5、靈山蓄雲彩,紛郁出清晨。——唐·陸暢
6、彩雲驚歲晚,繚繞孤山頭。——散作五般色,凝為壹段愁。——唐·李邕《詠雲》
7、佇立增遠意,中峰見孤雲。——唐·崔何《東峰亭各賦壹物得嶺上雲》
8、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大梁白雲起,氛氳殊未歇。——唐·李嶠《雲》
10、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
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
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
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
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
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
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
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
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
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
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9.描寫山的古詩名句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
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21.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4.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遊《後赤壁賦》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壹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