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實際繳費額是指單位在報告期內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之和。
社會保險費申報表中的工資總額累計額。寫的是所有員工的工資總額,不是壹個。單位全年為社會保險繳納的工資總額為65438+2月,參加各類保險的職工人數指報告期末參加社會保險的職工人數(不含退休人數)。單位繳費基數是指報告期內單位為社會保險繳納的工資總額。根據付款人的應付口徑計算。本期實際繳納額是指單位在報告期內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不包括逾期繳納和跨年度(或季度)預繳的部分。單位累計欠繳額是指截至報告期末各項社會保險費累計欠繳額(本金)。
工商年報中各項數據如何填寫?
1,企業基本信息
企業上報的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生存狀態、網址、網址信息均為上報時的信息,其余信息為上報年份65438+2月31的信息。
另外,企業的生產經營、對外擔保、從業人數、社保繳納信息等都是不強制公示的事項,可以選擇是否向社會公示。
2.雇員人數
基本信息中的從業人員數是指報告年度末在本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工作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從業人員總數。註意是包括接受的勞務派遣人員和臨時工。此數據填寫截止到6月65438+2月31(期末數)。
註意職工人數和企業所得稅104的區別。企業所得稅所列職工人數為全年平均職工人數(先計算季度平均,再通過季度平均計算年度平均)。職工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人員的總和。
3.股東及出資信息
只需根據實際情況填寫股東及出資情況,每個股東的認繳總額應與報告年度的註冊資本65438+2月31壹致。如認購發生變化,應及時到登記機關變更;股東為實繳的,實繳額為報告年度6月5438日+2月365438日+0日各股東的出資總額。
4.資產狀態信息
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負債總額按報告期末資產負債表年末數填列,即65438+2月31的數據。
營業總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應根據報告期利潤表中的數據填列,其中營業總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之和,不包括營業外收入。
納稅總額,填寫全年所有稅種的納稅情況,如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註意,企業代扣代繳個稅,其納稅人不是企業,企業只是扣繳義務人,不包括在內。
5.社會保障信息
參保人數列為65438+2月參保人數。
單位繳費基數為報告期內單位為社會保險費繳納的工資總額,即2021-65438+2個月全部職工繳費基數之和,單位為萬元。
本期實際繳費額是指單位在報告期內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請註意,只填寫企業的負擔,不包括職工繳納的部分。該金額為累計金額,在報告期內已支付數月。實際支付金額是每月支付金額的總和。該金額包括本期支付的金額,不包括跨年度(季度)拖欠支付的金額和提前支付的金額。
6、特種設備信息
特種設備是指鍋爐、壓力容器、壓力彎管、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等。此項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填寫,0為空。
未按規定期限履行年度工商報告和公示的企業,自年度報告公示之日(6月30日)起10個工作日內,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並向社會公示;異常名單中的企業三年未履行公示義務的,國家工商總局或省級工商部門將將其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並向社會公示。因此,企業必須在6月30日前完成年度工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