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 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2.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於群臣爭功,過了壹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壹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麽道理?”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妳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群臣聽了,都不敢再說什麽。
壹、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裏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壹、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壹有突出貢獻。
二、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