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右都禦史王忬之子。世貞稟性聰明,讀書看過壹遍,終身都不會忘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歲便中進士,授刑部主事。愛好詩文,秉承前輩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文學主張,名聲日高。在刑部任職,升為員外郎、郎中。
有個姓閻的奸人犯法,逃匿於錦衣衛都督陸炳家中,被世貞搜出,陸炳仗嚴嵩之勢去說情,世貞不肯徇情枉法。楊繼盛(因奏劾嚴嵩十大罪狀)被誣告下獄,世貞為他送湯送藥,代其妻子寫狀申冤。繼盛冤死,又給他安葬。嚴嵩恨世貞入骨。吏部兩次準備提拔世貞為提學,(都因嚴嵩阻止)而沒能得到任用,後被貶為青州兵備副使。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在抵禦外敵時誤中敵計)致使濼河失守,被嚴嵩羅織罪名而身陷大牢,等待處決。王世貞去職離官,奔赴京城,和弟弟世懋跪倒在嚴嵩門前,痛哭流涕,請求嚴嵩寬恕。嚴嵩暗地裏維持著王忬死刑原判,卻常常以謊言寬慰王氏兄弟。兩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攔阻達官顯貴的車馬,磕頭哀求,請求他們仗言搭救。達官顯貴畏懼嚴嵩的權勢,不敢替王忬辯解,王忬最終在西市(明清時北京處決死囚的刑場,在今菜市口)被處決。兄弟倆哀痛欲絕,辦理完父親的喪事回來,三年吃素,也不入裏屋就寢。守孝期滿,還穿戴著粗布麻衣,也從不參加別人的宴會。隆慶元年(1567)八月,兄弟二人上朝為父申冤,直言父親王忬是被奸人嚴嵩構陷。最後,在大學士徐階的幫助下,父親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忬的官職爵位也得以恢復。
江陵人張居正當朝為相,因世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貞,而世貞卻對張居正不太親近依附。荊州發生地震,世貞引西漢人京房的蔔辭說,地震是因為臣權過重,致使大地不安,借此以規勸張居正。張居正對世貞積怨難平,恰逢世貞調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給事中楊節彈劾,就趁機以皇上的名義罷了世貞的官職。後起用任應天府尹,又被劾而罷。直到張居正死後,世貞才起用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稱病不赴任。許久以後,因其好友王錫爵執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等到世貞被提拔為南京刑部尚書,禦史黃仁榮說他曾多次被彈劾,不應享正三品爵位。世貞再三稱病辭官,於萬歷二十壹年病卒。
世貞與李攀龍交替為文壇盟主,攀龍死後,世貞獨主文壇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顯赫,名揚四海。當時士大夫、山人、騷人墨客、和尚、道士紛紛出入於門下,凡受他片言只語贊譽過的人,其名聲立即提高。他認為文章壹定效法西漢,詩歌則須以盛唐為楷模,唐大歷以後的書,太重於詞藻,不要去讀。晚年,批評他的人漸多,拜訪他的人漸少。病重期間,劉鳳去望他,見他還在玩味蘇軾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