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什麽是幸福?幸福的定義是什麽?

什麽是幸福?幸福的定義是什麽?

幸福的定義:幸福就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的過程。是壹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幸福的本質: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滿足感。幸福的六個定律。  壹、幸福第壹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壹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壹個幸福後,那麽人們對同壹個或同壹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壹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壹個幸福N次後,在壹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麽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麽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四、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麽,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壹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因為幸福的直接來源是渴求,因為金錢並不能給所有人帶來幸福,所以幸福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滿足。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壹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壹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壹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註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壹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壹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麽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沈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如果妳的渴求事實上已經獲得了滿足,但當妳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妳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妳的渴求獲得了滿足,但此時的妳如果仍沈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麽此時的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是難以獲得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