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是指:第壹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分別引用了三首詞中的名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歷過的三個階段。原來的詞意,很明顯大多寫人間兒女私情,然而,王國維先生卻很巧妙地借用來講做學問的境界。
他認為,大事業、大學問,不可能壹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經過長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百折不勞的精神,甚至需要壹種為事業獻身的精神。
擴展資料
1、第壹境界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譯文:昨天夜裏秋風勁吹,雕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簡評:此句描繪壹種孤獨寂寞之感,然登樓遠眺,壹條道路伸向遙遠的天際,似含無盡之希望。意喻治學之始,必須耐得住寂寞,高瞻遠矚,不斷求索。
2、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譯文:我漸漸消瘦衣帶寬松也不後悔,為了她我情願壹身憔悴。
簡評:此句道盡情人間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鐘,雖形容憔悴、衣帶漸寬,亦無怨無悔。意喻治學之過程,須堅忍不拔,執著隱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第三境界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譯文: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簡評:此句言與伊人相會之歡悅心境,於燈火明滅閃爍之處,終於見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過望。意喻經過艱辛探索,終有所悟,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百度百科-人生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