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的感人事跡

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的感人事跡

1、王進喜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祖籍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焦家村),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

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壹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

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水泥漿池裏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於制服井噴。

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壹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壹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男,漢族,中***黨員,山東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孫。他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產黨。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

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壹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

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壹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誌。 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

在那裏,他收養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孔繁森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裏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壹張大床上睡覺。

年幼的孩子常在夜裏尿床,他就不厭其煩地洗換床單。節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

孔繁森雖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親,往往壹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夥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卻不願讓孩子和他壹樣受罪,錢不夠怎麽辦?

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市長格桑頓珠見孔繁森負擔太重,領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3、王瑛

王瑛(1961年11月-2008年11月27日),女,回族,中***黨員,出生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畜牧獸醫系,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1982年6月加入中國***產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曾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2006年7月,原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累倒在抗旱第壹線,經查身患肺癌晚期;此後兩年,她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第二天,正在重慶化療的王瑛不顧醫生勸阻,連夜趕回南江,投身抗震救災工作中。

她沒日沒夜地拖著重病的身體,下鄉查看災情,訪民疾苦,監督救災資金和物資的發放,查辦違法、違紀案件。?

2008年,王瑛病情開始惡化,但她仍不放棄看書、讀報。在醫院,她常給她的病友講,讀書看報能使人身心愉悅,忘記病痛。

她去世的前壹天,還專門打電話安排南江縣紀委幹部幫她找南江縣委宣傳部編印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市委二屆十壹次全會主要精神問答》等學習資料。

2008年11月27日,在前往重慶治病的途中,王瑛帶著對未盡事業的牽掛和遺憾,永遠閉上了雙眼。

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批示,要求在全國掀起學習王瑛同誌先進事跡的高潮。如今,王瑛已成為永駐人心的時代先鋒,大巴山人把她稱為“永遠的巴山紅葉”。

4、史來賀

史來賀(1930年—2003年4月23日),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原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勞動模範。他與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並列,被中***中央組織部譽為“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產黨員的優秀代表”。20世紀50年代,史來賀的名字就響遍全國。

他以***產黨人的奉獻精神與滿腔熱情幫助群眾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史來賀帶領群眾向高科技進軍,帶領劉莊形成了以農促工、以工建農、農工商並舉的商品經濟的新格局。

史來賀多次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全國植棉能手、全國特級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曾經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5、黃繼光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開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發動瘋狂進攻。上甘嶺位於五聖山上,是誌願軍中線的大門,也是紮進聯合國軍心窩的壹把鋼刀。

在不到4平方公裏的高地上,聯合國軍動用兩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連續發動了進攻。誌願軍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占領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制住誌願軍反擊部隊不能前進。營參謀長命令第6連組織爆破組炸掉它。

第6連向敵軍發起五次沖鋒,未能摧毀敵軍火力點,而且壹個又壹個戰友倒下去。這時離天亮只有40多分鐘了。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關鍵時刻,站在營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寫好的決心書交給參謀長,懇切地說:"把任務交給我吧,只要我有壹口氣,保證完成任務"。

在距敵軍火力點八九米的時候,他舉起右手將手雷接連投向敵軍,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毀了半邊,當部隊趁勢發起沖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誌願軍反擊部隊的沖鋒受到阻止。這時,黃繼光再次負傷倒下。

天就要亮了,這時黃繼光身邊已無彈藥,身體又多處受傷,他頑強爬向火力點,沖著敵軍狂噴火舌的槍口,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

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沖啊!為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占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百度百科——王進喜

百度百科——孔繁森

百度百科——王瑛

百度百科——史來賀

百度百科——黃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