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2021.2.17 ? 佳豫

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

幸福大先生,逍遙女作家

《未來學院》院長

《佳豫太空站》站長

豫見生命,綻放天性

因上精進,果上隨緣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解讀論語第352天)

日經第689篇(微子第十八)

經典原文: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禮節時說:“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我做不到,我用介於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又說:“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離開了齊國。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魯昭公逃離魯國。

當時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這三家專權,魯昭公企圖收回自己的政權,但是失敗了,於是逃離,後來死在國外。

當時,魯昭公逃到齊國不久,孔子也追隨到齊國住了壹段時間。在這段期間中,齊景公很欣賞孔子,常常問政於孔子,也就是說向孔子請教政事,如何治理國家。

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說,把倫常關系擺正了就行。

做國君的得像個國君的樣子,要有仁心,對待臣子、百姓要仁愛;當臣子的要效忠於君主,當君主做錯了事情臣子要勸諫;做父母的要慈愛,關心兒女;做兒女的要孝順父母。

當把這些君臣父子的關系都擺正了,那這個國家自然就和諧,就太平。

還有壹次就是勸誡齊景公要節約使用,不能夠奢侈浪費。

孔子的諫言讓齊景公都覺得非常歡喜,當時齊景公就想封壹塊地給孔子,結果被當時的宰相晏嬰阻止。

齊景公被自己的大臣挾持,自己做不了主。雖然他很喜歡孔子之道,但是卻沒有辦法用孔子,所以,只好托辭說自己老了。

孔子壹聽到齊景公說這話,自己啥也沒說,立刻就走。

孔子他老人家在齊國並不是要謀求什麽官位,而是誌在行道。如果孔子放不下名利,怎麽可能把聖賢教育事業做得好?!

孔子在齊國沒辦法施展行道,必定是觸動了當時齊國的某些集團的利益,所以他們才會反對。又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

人家不行道,妳行道,就會產生對立沖突,這時就要看君主(領導)的態度了,能不能有擔當,能不能鍥而不舍推行道。

孔子在齊國受到齊景公賞識,只要有壹點名利心,就會生出驕奢淫逸、傲慢、自以為是之心。要經受住這種考驗,的確不容易。

歷史記載,唐朝有壹個高僧叫悟達,皇帝封他為國師,賜給他壹個沈香寶座,沈香是很名貴的,要論兩來計,何況做壹個寶座,所以,算是最高禮遇了。

悟達國師受到這樣的賞賜和封號,就覺得自己真不錯,這壹念傲慢心起,冤親債主就找上門來了。

他十世之前,曾經在漢朝做過官,向皇帝諫言殺晁錯,晁錯是當時的大臣。

歷史上,晁錯建議漢景帝削藩,因為少數民族藩王的權力愈來愈大,所以要把他們的權力收回來歸皇帝所有。

但是,這個建議反而激起藩王造反,搞得漢朝岌岌可危。皇帝就聽了當時做為大臣的悟達國師的話,把晁錯給殺了。

晁錯就很恨這個大臣,認為是他下讒言害死了自己,所以壹直陰魂不散的跟蹤他。

沒想到這個大臣很有善根,後來十世都做高僧,有神護法保護,所以這個冤親債主上不了身,沒辦法報復。

壹直到唐朝他成為悟達國師,受到皇上的恩賜起了傲慢心,覺得自己是國師,了不起了。

他壹念名利心起,護法神就離開了,冤親債主就得其便宜,鉆到他身體裏,在他膝蓋裏長出壹個人面瘡。

人面瘡長的就是壹個人頭的形狀,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還要吃東西,能講話,但是很痛,把悟達國師折磨得死去活來。

幸好悟達國師之前曾經幫助過迦諾迦尊者,這位尊者就用三昧水給他去擦這個瘡。

然後這個人面瘡就說話了,把前因後果說了,最後說承蒙尊者超度,現在可以把這個怨氣化解,不再跟悟達國師計較,把這個恨意放下了,然後就離開了,悟達國師這才好轉。

後來悟達國師寫了《三昧水懺》,是佛門裏的壹部懺儀,很多人現在還作這個懺儀,就是懺悔自己的殺業、罪業,把跟冤親債主結的怨化解。

所以,要善護念,念頭不清凈,就會召感障礙,自己要時懺悔,把這些不清凈的念頭懺除幹凈,這叫業障消除。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孔子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和意誌,就很難推行他的道。

只有清晰自己的定位和路徑,才不會隨波逐流,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該何去何從。

正是因為孔子的不將就,才成就他最後成為萬代師表,成為集大成者。

否則可能也就這樣將就再將就,不斷的將就,就會不斷的下滑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