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到2022年,起步區框架基本成型,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制初步建立,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重要通道不斷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特色平臺初步建成,若幹千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穩步落地,新區基礎路網基本完善,威遠島森林公園等重點生態公園初步建成。
到2025年,新區產業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高端產業集聚發展,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智慧城市基本成型。人口規模達2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500億元。
到2035年,濱海灣新區人口規模達5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2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0萬元/人,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8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人,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覆蓋率達100%。
《新區發展總規》列出了28個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濱海灣站及濱海灣站樞紐TOD開發建設、東莞軌道交通2號三期工程、東灣大道、濱海灣大道等8個基礎設施項目;芯雲產業城、智能制造中心、光電影像產業等9個產業項目,威遠島森林公園、濱海灣中心公園、磨碟河濕地公園等8個環境品質提升項目;灣區高水平大學、濱海灣醫院、未來學校等3個公***設施項目。
其中,濱海灣大道、東灣大道預計2019年第三季度動工,OPPO項目目前已進入地塊勘探和沈降測試階段,紫光、歐菲、正中3個項目計劃2019年10月前動工。
而省市***建的大灣區大學也敲定落戶濱海灣新區,所在位置位於威遠島板塊。規劃明確該板塊要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辦學模式創新,謀劃建設灣區大學,打造創新集聚區。
《新區發展總規》提出,濱海灣新區將建設休閑慢行交通系統,未來新區藍綠空間占比將達60%,公園3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100%,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將達80%。
此外,規劃建設1500畝的濱海灣青創城,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強與粵港澳臺合作。同時,新區與港鐵集團深入對接,計劃對標香港“西九龍站”。屆時,從濱海灣站出發,乘坐軌道交通6分鐘到達深圳、35分鐘到達廣州、40分鐘到達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