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禮,古代漢族禮儀總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
2、《史記·五帝本紀》:“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_,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_五禮五玉三帛二生壹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傳統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禮”排在第壹位,《禮記》中講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禮儀的重視程度。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人們將社會各種禮儀分為吉、兇、軍、賓、嘉五類。
國君通過賓射、燕享之禮,與宗族兄弟、四方賓客等飲酒聚食,以聯絡和加深感情。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許嫁,十五而笄,有冠笄之禮,表示成年。成年男女用婚禮使之恩愛相親。古代鄉有鄉射禮,朝廷有大射禮。
在射禮中,即使有天子參與,也必須立賓主,所以稱賓射之禮,其目的主要是為親近舊友面交結新友。對於有婚姻甥舅關系的異姓之國,在他們有喜慶之事時,要送禮物,以相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