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上帝粒子是什麽,為什麽叫上帝粒子

上帝粒子是什麽,為什麽叫上帝粒子

上帝粒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壹般指希格斯玻色子。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希格斯玻色子。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God Particle)這麽壹個名字。萊德曼寫了本科普書,原書名叫“該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因為希格斯玻色子難以找到,但出版商認為不妥,遂改成了“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壹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機制。在此機制中,希格斯場引起自發對稱性破缺,希格斯玻色子是能量粒子的能量介質並將質量予規範傳播子和費米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當今在粒子物理的前沿希格斯粒子耦合的質量實體存在的‘發現’是由中國的粒子物理科學家貢獻。

2013年3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擴展資料

上帝粒子的研究意義

GeV/c^2是基本粒子質量的壹個單位,其中GeV是10億電子伏特,c^2是光速的平方。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物質的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因此,以電子伏特為單位的能量除以光速的平方,就用來衡量粒子的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中最後壹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其自旋為零,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作用下產生質量,為宇宙形成奠定基礎。迄今為止,“標準模型”預言的其他粒子都已發現,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尚未在實驗中證實,它又被稱為“上帝粒子”。壹旦研究證實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標準模型”理論將被推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上帝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