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疑”是什麽意思?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疑”是什麽意思?

“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疑”的意思是:懷疑,起疑。

出自:《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作者:李白,唐代人。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

《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壹番景象:壹座頂天立地的香爐,

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壹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

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

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

是“望”的第壹眼形象,瀑布象是壹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

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

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

態。“飛流直下三千尺”,壹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

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

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

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

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壹形象。妳看!

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

象是壹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壹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

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

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

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裏壹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

個看法在這首詩裏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壹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

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遊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

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

首詩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壹首《廬山瀑布》。詩雲:“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

古長如白練飛,壹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

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壹派

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

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壹位著名的詩人,也是壹位頗有見地

的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