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最早期的標誌性建築物是棧橋:
青島棧橋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景點之壹,是國務院於1982年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青島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青島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如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在此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層八角樓,名“回瀾閣”,遊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湧來,“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壹。橋北沿岸,辟為“棧橋公園”,園內花木扶疏,青松碧草,並設有石椅供遊人憩坐,觀賞海天景色。
現在標誌性建築物是市政府對面五四廣場的“五月的風”:
“五月的風”是坐落在青島“五四廣場”的標誌性雕塑,作者是黃震,高達30米,直徑27米,重達500余噸,為我國目前最大的鋼質城市雕塑。
該雕塑取材於鋼板,並輔以火紅色的外層噴塗,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洗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表現出騰空而起的“勁風”形象,給人以“力”的震撼。
擴展資料:
棧橋主要景點:
回瀾閣
回瀾閣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海濱,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壹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的重要標誌。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壹窗壹景,壹景壹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1930年,在當時的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的主張下,決定對已成為青島重要遊覽觀光景點的棧橋進行全面改造。
1931年9月開工,橋南端增建半園形防波堤,堤上新建壹座中國民族傳統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名“回瀾閣”。閣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圓形亭柱。閣內為二層圓球形廳堂,中央有34級螺旋式階梯,可回旋登上二樓。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
飛閣回瀾“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新中國成立後許多人到日本尋找這塊牌匾,都沒有找到。當前“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1936年,由市政府會同專家市民***同評選的“青島十景”中,以棧橋為主景的“飛閣回瀾”成為其中的第壹景。1992年1月16日,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