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籌莫展(拼音:yī chóu mò zhǎ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元·脫脫《宋史·蔡幼學傳》。?[2]?
壹籌莫展(籌:計策)指壹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於形容壹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1]?
釋 義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壹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壹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 處 《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壹籌不吐。”
示 例 平時學習不認真,不求甚解,到用時就會感到知識貧乏,~。
“壹籌莫展”指壹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於形容壹點辦法也想不出來。?[1]?
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1]?
運用示例明·唐順之《與陳蘇山職方》:“蓋部中只見其報功而不知其為衰庸阘懦、壹籌莫展之人也。”?[2]?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竊符記·忌見侯生》:“多君不鄙頻加厚,早難道莫展壹籌,若得符兵權唾手。”?[2]?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二三回:“河督聽了,尤為毛發悚然。壹想:‘事情不妙!保不定這幾天之內,裏頭還要動我的手!’想來想去,壹籌莫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