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全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為了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合作開展教學活動、企業在職培訓、校企合作開展科技開發等。為了順利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必須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和良好的運行機制。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組織結構主要由學校董事會和專業管理委員會組成,運行機制需要建立學校、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互惠互利的內部關系。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如相關法律法規、優惠政策等。
關鍵詞:高職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教育;運行機制;保障措施
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1998《國務院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努力改變教育與經濟、科技脫節的局面,促進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在高等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強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高等院校、行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加強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自成立以來,壹直註重貼近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學院的教學和科研與企業緊密結合,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壹、高職教育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教學模式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發布的《教育國際標準分類》的描述,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實踐性,劃分為特定的職業,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從事某壹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踐技能和知識。完成這壹水平學習的學生壹般都具備進入勞動力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從這壹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某壹職業或行業,掌握從事某壹職業或行業所需技能和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其內容包括:1。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壹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熟練的職業技能。2、在專業設置上,學校的特殊
沈耀泉,男,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產業設置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當產業結構調整,專業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時,學校可以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保證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3.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以職業能力和素質教育為主線確定教學內容和相應的課程體系。為了滿足培養各種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的需要,課程體系形式往往形成模塊化結構。4.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上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過程采用理論與實踐互動模式,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有機結合,達到理論知識充足、操作技能熟練的培養目標。5.實訓基地由校內實驗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組成。在實訓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際交往能力。6.教師隊伍具有“雙師型”特征。要求學校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邀請企業和社會的專家走上講臺,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實踐經驗帶進學校,傳授給學生。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壹種不同於傳統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它利用學校和社會兩方面,合理安排理論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了解社會、培養素質。該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將學校教育與生產科研過程相結合,重在課堂上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既能使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在產學研合作教育中,高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科研緊密結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實現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應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第二,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形式。
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產學研合作教育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形式。從我院的實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企業向學校捐贈教學儀器設備。
企業向學校捐款很常見。企業向學校捐贈了生產設備和儀器,用於教學目的,並通過捐贈活動與學校建立了初步的合作關系,為今後進壹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除了捐贈生產設備和儀器,企業還捐贈計算機應用軟件。學校在使用軟件產品的過程中,可以及時將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企業,有利於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此外,捐贈活動本身也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擴大產品知名度,由此產生的效果有時比刻意的宣傳效果要好很多。
我院自成立以來,獲得了深圳市內外多家企業捐贈的設備和軟件。例如,海德堡(深圳)公司向我院捐贈了價值數百萬元的復印機和復印機。臺灣省微細加工集團向學院捐贈20套雅典娜服裝設計軟件;深圳定額站和斯維金電腦公司* * *捐贈了價值數百萬元的建築工程計價軟件。截至2000年底,我院共獲得企業捐贈設備191套,軟件985套,總價值2265.2萬元。這些設備和軟件在我院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拉近了企業與學校的距離,為進壹步深入合作創造了條件。
2.校企實踐教學基地* * *
學生的實踐能力對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從目前的經驗來看,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實訓室的實訓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形成操作技能。在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或管理,使他們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更快地掌握實踐技能,更好地培養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建設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過程中,我院非常重視與企業的合作。學院目前有15校內實訓室,很大壹部分是與企業合作建立的。如深圳市飛越彩虹有限公司向學院捐贈了商業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服務器和收銀機,支持建設商場管理專業實訓室;通光北電公司提供程控交換儀器設備,與學院共建程控交換實訓室。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學院還與壹批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經營效益好的企業合作建立了116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我院與企業合作,在校內外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不僅方便了學生的實踐和就業,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訓練,學生熟悉了行業的基本情況和各種規章制度,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學活動中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學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壹種重要形式。由於學校師資和設施的限制,不可能在學校進行所有的培訓課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的資源,我院有很多由企業技術專家授課或直接在企業開設的實訓課程。根據學科和專業的不同,學院各專業每年企業開設的實踐課程從10到15周不等,約占總學時的1/4到1/3。比如我院機電系98級印刷專業的“制版”(32學時)課程就是聘請企業現任工程師授課,而99級機械工程專業的“電梯安裝與維護”(140學時)課程則是直接在企業開設的實踐課程。此外,我院還經常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來我校訪問,進行專題講座,為我校帶來最新的技術、工藝和管理理念。
4.學校開展面向企業的培訓。
高職院校的區域性特點要求學校為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由於學校擁有相對集中的教學資源,除了舉辦正規學歷教育外,還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開展企業在職培訓,為企業培養急需的專業人才。這也是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形式。幾年來,我院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接受壹些企事業單位的委托,開展在職培訓。迄今為止,它已培訓了65,438+0,000多人。
5.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合作,推廣技術,發展科技。
當今社會是壹個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為了適應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緊跟新技術的發展,及時將技術的發展變化引入教學。為了深入及時地了解和研究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高職院校有必要加強與企業在科技開發方面的合作。
從合作深度看,我院與企業、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包括技術推廣應用和科技開發合作兩個方面。在新技術推廣方面,我院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了壹批技術咨詢培訓中心,為社會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如學院與美國姬友系統(亞太)有限公司* *共同成立華南區UG及SOLID EDGE軟件培訓中心,多次舉辦UG及SOLID EDGE軟件技術培訓推介會,在粵港地區培訓UG及SOLID EDGE用戶超過150人。因此,科技部和美國UG公司都把我院作為CAD的技術推廣中心。在科技開發方面,我院與壹些大型企業和著名研究機構簽約,開展合作研究。如1998,我院珠寶設計與工藝專業與深圳艾塔珠寶公司簽訂協議,開展珠寶設計與制作研究;1999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簽約,共同開展模具CAD領域的研究。我院還與壹些企業合作開發了家用小型中央空調系統、超聲波清洗機、汙水深度處理等項目,企業也為我院做了樣機和樣品。
這種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使高職院校能夠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掌握人才培養的主動權,從而更好地發揮高職教育對地方經濟的技術支撐作用。
第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組織和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和有效的運行機制。
1.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組織
就我院而言,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組織和管理主要是通過學院董事會和專業管理委員會來完成的。
(1)學院董事會進行整體規劃。
目前,深圳職業學院實行董事會管理制度。學院董事會由市政府部門領導、大公司負責人和學院領導組成,負責審議學院的發展規劃和重大事項。因為董事會部分成員來自企業,對企業的人才需求非常熟悉。因此,董事會壹般能保證學院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緊密結合。
除了策劃作用,我院董事會在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市裏的行政官員經常帶領大企業的老總來學校參觀,做校企合作的溝通工作。市高新技術產業辦領導還動員了科技園的高新企業為我院提供實訓實習條件。
(2)專業管理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
職業學院中規定,每個專業設立時,要成立由行業和專業專家、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管理委員會。專業管理委員會負責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與專業崗位相關的知識結構標準(包括能力、技能、知識和職業道德等。).專業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專業教學計劃,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提出建議,為專業與企業在教學、科研、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支持。到目前為止,全院共有38個專業管理委員會,* * *聘請了400多名校外專家擔任管理委員會成員。我院專業管理委員會的校外專家都很認真負責。壹般每年可以參加壹次教研活動,考察壹次校外基地,參加壹次畢業論文答辯或畢業生就業指導。這些來自生產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對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畢業生質量和就業等方面給予了全面的指導和支持,有力地推動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
2.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運行機制。
建立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運行機制,就是要讓學校、企業、科研機構在合作過程中相互受益,使合作有內在動力,能夠持續下去。在產學研合作中,企業為學校的教學提供設備、教學場地和教師。同時,學校還為企業開發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持,為企業輸送大量優秀人才以滿足需求。截至目前,我院已向深圳各企事業單位輸送各類合格專業人才4000余名,為企業生產和深圳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為建立和加強校企互利機制,學校可制定相關措施鼓勵學生到合作企業就業,並對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給予資金和人員支持。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支持合作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研發基金等方式,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
第四,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保障機制。
65438-0985,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借鑒加拿大合作辦學的經驗,在國內首次進行了產學合作辦學試點。此後,我國許多高校嘗試了產學研合作教育,並取得了壹系列成果。經過多年的實踐,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高校和企業界的廣泛認可,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1997 6月5438+00,國家教委正式發文批準在全國28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試點工作,並於6月5438+0999組織專家組對試點工作進行了中期檢查調研。盡管如此,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仍然受到許多外部因素的制約,如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對於高等職業教育而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建立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外部保障機制更加迫切。
1.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產學研合作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較早的國家,高職院校與行業的聯系非常緊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被廣泛采用。在我國,雖然產學研合作教育對於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遠未受到重視,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完善。《高等教育法》的相關表述是:“國家鼓勵高等學校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職業教育法》要求,“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應當產教結合,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密切與企業的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技術工人。”上述法律法規雖涉及高校與企業、社會的結合,但沒有提及產學研合作教育,也沒有規定其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難以作為高校和企業必須遵守和執行的法律規定。因此,有必要進壹步完善《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產學研合作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將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納入法制化軌道。
2.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高職教育為了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需要靈活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必須有辦學自主權。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都是依賴政府辦學,使得學校失去了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內在壓力和動力,從而難以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國應進壹步深化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行政部門應簡政放權,賦予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為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創造空間。
3.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支持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高職院校科技開發,尤其是高新技術研發,不僅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且風險也很高。因此,校企合作開發新技術需要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在校企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推廣新技術等合作項目中,也需要政府在稅收、進出口、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支持。
參考
鐘秉林。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中國高等教育,2008+0。
[2]巖石學。產學研結合典型模式述評。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3月。
[3]薛金梅,周英芝。中國產學研合作模式及相關問題研究。人民大學復印教材(高等教育),2000.38+00。
[4]朱著。德國高職院校辦學模式探析--兼論我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5]劉誌雲。論高校產學研的新發展。江蘇高等教育,2001.2。
[6]吳萬民,張輝。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選擇。江蘇高等教育,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