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世界頂尖。開展有旗有魂的頂尖人才壹對壹討論。對落戶我區的頂尖人才,個人最高獎勵(補貼)654.38+03萬元,企業最高薪酬補貼500萬元。
2.重點培養高層次人才。對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對個人最高獎勵700萬元,對企業最高獎勵200萬元。
3.關註年輕人才。對來我區工作的海內外應屆高校畢業生給予最高654.38+0.8萬元的生活補助。來余杭做博士後的,給予最高30萬元的生活補助。出站到(留)余杭的博士後,給予最高654.38+0.9萬元的綜合補助。
4.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給予個人最高3.6萬元獎勵;給予企業自主認定人才的權利,對那些急需專業人才的企業,給予個人最高80萬元的購房租房補貼。
5.重點引進頂尖人才項目。聯合社會資本建立6543.8+0億元的人才基金池,對頂尖人才引領的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最高支持。
6.優先支持高層次人才項目。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引領的創新創業項目,給予最高12萬元的R&D補貼和300萬元的房租補貼,為期3年的R&D。優秀項目經評審後最長可延期3年。
7.大力營造青年人才“雙創”氛圍。對於經認定的市級及以上“雙創”競賽,第三等項目可免於評審,享受相應級別項目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的項目資助。
8、完善人才分類體系。數字經濟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鄉村振興人才等余杭特色人才將納入人才分類目錄。新授權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緊缺和急需人才”,促進人才評價和認定的科學化、系統化和精準化。
9.發揮區級“人才庫”的作用。用好創新研究院“人才庫”,為高能科研平臺和市場創新主體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人員保障,幫助其吸引高層次科研人才。
10,加大科研平臺支持力度。對認定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指導站)給予最高325萬元的建站經費。經批準新設立省級和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的單位,最高給予654.38+0萬元的資助,每招收654.38+0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單位,給予60萬元的綜合資助。
11.推進校地合作和產學研結合。深化“壹體兩翼”校地合作新模式。設立校地合作資金池,鼓勵國內外名校與我區產業、民生等領域人才建立R&D機構或技術轉移中心,支持與龍頭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和公共技術平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轉移轉化。
12,專註“關鍵小事”。符合條件的人才子女按照就近原則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當地居民子女在高中階段享受同等學歷;高層次人才還可以在機場和高鐵上享受拎包入住、健康體檢、學術休假和貴賓出行服務。
13,專註人才活動。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的遊戲,最高支持實際活動費用的50%,最高活動補貼500萬元。
14.專註於增值服務。對在我區實習的大學生提供每月2000元的實習補貼;對來我區求職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超300套綠荷驛站,享受7天免費住宿;為創業人才提供金融支持計劃,推出“人才貸款”、“人才投資”、“人才保險”等全方位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