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壹行書”,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等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褉,曲水流觴,飲酒作詩。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壹氣呵成。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壹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壹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壹生中的頂峰之作,自己的書法藝術在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每壹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出神入化,不僅表現在異字異構, 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如出現的20個“之”字,各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無壹雷同。
學習王字,《聖教序》重在結字,筆法,而《蘭亭序》重在章法布局。因此我建議妳先聖教後蘭亭,入貼掌握要點神韻,後再章法。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壹跋雲:“廿余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
凡事有個過程,入得貼,是指臨貼和原貼壹模壹樣。出貼是指悟到了原貼的神韻。如果能夠入貼又能夠出貼,功到自然成,妳的行書壹定有所成就。
另外,書寫的好壞與心情有很大的關系,前面所說王羲之翌日伏案重書自感不如原文精妙是壹例子,顏真卿的祭侄稿何嘗不是如此,所以不必太在意壹時手拙。最後祝妳心想事成,讓當今書界又多壹棵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