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空間是指市場輪廓理論。
市場,是壹個交易雙方買入與賣出的場所。如果買賣稀少,則市場就不會活躍。商品市場中,每逢傳說的四維空間假日,則人潮湧動。
商家銷售會大幅上升,價格也會隨之波動,在換季時。過季商品大打折,價格下降。精明的顧客便會蜂擁而至,爭相購買,商家雖然低價賣出了商品,但現金的回收又加快了資金的周轉,從而進行新的循環。這是市場經濟規律之壹。
由來:
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同樣存在商品市場上所表現出的經濟規律,價格和價值這壹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構成了市場變化的基礎。作為投資者,如何把握市場經濟規律,是壹個難題。
1984年彼得·史泰米亞(J.Peter Steidlmayer)總結了它30余年證券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創造了壹整套的分析證券、期貨市場價格變化的理論--市場輪廓理論,又名四度空間。1986年,史泰米亞與奇雲郭合著的《市場與市場邏輯》介紹了這壹理論。
四度空間,英文Market Profile, 直譯中文應該是“市場輪廓”。香港著名的圖表分析專家和波浪理論大師許沂光先生大膽創新,許沂光將其介紹在《香港經濟日報》上。四度空間理論在香港及內地的推廣應用,許先生功不可沒。
理論核心
四度空間的分析方法,指出價格與價值永遠出現分歧,在股票市場上,兩者在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不相等的地位。每日每時的股價上下浮動,都說明價格與價值的不壹致性,作為壹個精明的買家,最好等到價格低於價值時才買入。
從股票市場整體來分析,以上證綜合指數為例,多少點是正常的,多少點是非正常的,並不是人們經常性的主觀預測,而是客觀規律在起作用。股票市場大部分股票價值被低估時,自然綜合指數就會處於低位,如300多點,500多點時。
反之,如果大部分股票價值被高估時,綜合指數就會處於高位。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的提高,在若幹年後,可能上證綜合指數1500點只能算相對低位了,3000點是肯定能夠看到的。
股票整體市場趨勢,是以全部股票的綜合價值為中心而上下波動的,個股的趨勢,是以該股票內在價值為中心而上下移動的,當價格高於價值時,股價自然下跌,當價格低於價值時,股價自然上漲。
作為某壹只具體的股票,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可能早漲,也可能晚漲,但肯定會漲,這就是股價運行的規律。四度空間理論核心,就是指出價格與價值永遠出現分歧,而只有價格與價值出現分歧,才能讓投資者捕捉到價格低於價值的時間和空間,去低價買入股票。
當然,價值不是壹成不變的,壹個上市公司這段時間業績好,並不等於下壹段時間業績也好。原來虧損的企業經過資產重組,也可能從醜小鴨變白天鵝。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四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