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麽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壹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歷來算,已經天支地幹壹個輪回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
當然這是按古代人的壽命和觀點來提醒人生短暫,激勵人要抓緊生命中的寶貴時間。
望采納 謝謝
問題二:子曰,,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麽意思 孔子說:“二十歲能按照自己內心的意願行事,三十歲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對待事情內心不再疑惑。”
問題三: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什麽來著,後面還有那些? 原文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問題四: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不惑是什麽意思 妳好,原話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二十弱冠――就是超過弱冠之年,換句話說就是二十出頭了。
三十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歲了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麽可以顧慮、疑惑的了。(有壹種沒有選擇和後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已經無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陰歷來算,已經天支地幹壹個輪回了,要認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經是糟老頭了,人生快到頭了。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詮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打字不易,滿意請采納!謝謝
問題五:四十不惑中的“不惑”具體是什麽意思? 不惑:指40歲。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四十而不惑。」孔安國註,「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論語後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於立之後者,何也。夫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立,守經也。不惑,達權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權,無可,無不可。「立」,則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權變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表明了智和仁的關系。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問題六: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是什麽意思啊!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繈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問題七: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二十有叫什麽 二十 弱冠 繈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誌學: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弱冠: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
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問題八:二十年華是什麽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主要是指男子.
二十歲是桃李年華(女子)年華現代漢語詞典中泛指時光年歲;古代漢語詞典中則較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更苛刻些泛指用來形容青春時代的美好時光。在古人眼裏人壹生中最青春最燦爛的幾年才能用年華來形容,二十四之後年華漸漸離妳遠去. 女12歲―金釵之年 女13歲――豆蔻年華 女15歲――及笄年華 女16――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女20歲――桃李年華 女24歲――花信年華 女30――半老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