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華晨汽車的三個死亡時刻

華晨汽車的三個死亡時刻

有人說,人的壹生會死三次。

第壹次死,是生理上的死。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壹生。他死於社會。第三次是最後壹個記得他的人忘記了他,然後他真的死了。

死亡不是人類生命的終點,而是遺忘。

同樣,對於壹個汽車公司來說,壹天比壹天衰弱,壹天比壹天沈淪,直至無人問津,這是令人震驚的,更是這個行業或時代的悲劇。華晨汽車就是這樣,本來是壹盤波瀾壯闊的棋,二十年就變成了爛棋。

在我看來,它也經歷了三次死亡:楊蓉跑路,寶馬破股比,現在宣布破產。但歷史總是向前的,因為它從不等待所有猶豫、觀望、懈怠、軟弱的人。

雙輸的結果

用吳曉波先生的話來說,1991年夏天,中國商界最轟動的新聞就是易拉罐被飛機取代。南德集團的牟用價值4億元的500輛貨車換了4架蘇制飛機,聲稱從中獲利8000萬至1億元。當時大家議論紛紛,稱之為商業天才。但當時,35歲的楊蓉已經潛心策劃了壹個資本運作項目,這個項目,在未來,確實比換罐頭換飛機要高超精致得多。

1988作為東北大型國企,沈陽金杯汽車邁出了嘗試股份制改革的第壹步。當時,金杯決定向全社會發行總價值為1億元的優先股,每股1萬元。然而,從原計劃的6543.8+億的金杯股份,用了壹年多的時間,募資不足3萬元。1991的金杯客車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1991年7月22日,楊蓉以12萬美元購買了金杯汽車40%的股份,隨後他在沈陽建立了壹家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名為沈陽金杯客車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合作方為楊蓉在港全資設立的華博財務公司和沈陽市政府所屬的金杯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當時,金杯控股持有金杯客車60%的股份,華博控股持有40%的股份。

然後他安排了壹次關鍵的換股,而這次換股也堪稱總資產高達300億元的“輝煌迷宮”中被談論最多的關鍵壹次。

楊蓉在百慕達成立華晨中國,作為在紐約上市的融資工具,並將華博公司持有的金杯客車40%股權轉讓給華晨中國。為了華晨中國融資最大化,金杯控股還向華晨中國轉讓了11%股權。至此,華晨中國擁有金杯汽車51%的股權。

經過多次令人眼花繚亂的運作,楊蓉壹手打造的華晨汽車成功在紐交所上市,融資7200萬美元,成為中國海外上市第壹案。

之後,華晨更像壹只老虎。在楊蓉的計劃中,未來的華晨將形成三大板塊:汽車、金融和基礎設施,隸屬於壹家金融控股公司。其中汽車產值占總產值的80%,到2010年,汽車集團將實現產銷654380.5萬輛,營業收入2000億元,利潤200億元。

毫無疑問,如果這個目標實現,華晨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而那個時候,華晨是有機會的。

同時,他開始尋求新的投資戰場,實現利益最大化。羅孚項目和杭州灣大橋的開通都讓他想把投資計劃轉移到南方。但正是這種進壹步的“去東北化”,與當地政府的利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2002年6月19日晚,公司創始人、華晨集團董事長楊蓉突然被公司宣布解除董事長職務。僅10天後,楊蓉就出售了所持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這被認為是楊蓉被徹底趕出華晨的標誌。

隨後,轟動壹時的華晨產權爭奪戰的起因和過程被無數媒體報道。無論是楊蓉的離職,還是楊蓉時代拋售華晨“四大金剛”的股份,使得原本處於高位的華晨系股價壹落千丈。

雖然遼寧省在接手華晨數百億國有資產後,想把“楊蓉時代的華晨”變成“新華晨”,但華晨寶馬自此成為整個華晨的重要收入來源,旗下的中華和金杯兩大自主品牌正在被邊緣化。長期的合資合作讓華晨坐享其成,失去了自主品牌的驅動力,浪費了發展自主汽車的黃金十年。曾經說“沈陽要建成中國底特律”的人,再也不會說了。

2005年,楊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看著華晨,心裏很不是滋味。”如今,63歲的楊蓉仍未歸來,華晨終於破產了。誰比誰強?

救命稻草無濟於事。

即使有華晨寶馬豐厚的利潤貢獻,華晨最終還是受不了。

然而,當華晨和寶馬在2001正式開始接觸時,寶馬國內項目組的組長是楊蓉。就在楊蓉離開後,華晨和寶馬的談判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直到2003年5月,寶馬集團與華晨中國正式成立合資公司——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50%股份。

由於華晨中國缺乏運營高端品牌的經驗,華晨寶馬最初幾年銷量慘淡。華晨2003年年報數據顯示,合資半年的華晨寶馬虧損2.5億元。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04年1至11的數據,華晨寶馬持續虧損3.49億元。

時任華晨董事長的祁玉民無奈讓步,將華晨寶馬的財權和銷售權交給了控制華晨寶馬銷售體系的寶馬汽車集團。

在隨後的幾年裏,華晨寶馬成功成為華晨中國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數據顯示,如果從華晨中國2015年至2018年的業績中扣除華晨寶馬貢獻的利潤,華晨中國其余板塊在這四年分別虧損5.4億元、6億元、8.6億元和4.2億元。

但壹直有觀點認為,中國汽車企業過去這麽多年都是靠政策紅利支撐的,現在是時候走出來接受市場檢驗了。言下之意是,中國自主品牌能否抵禦來自外資的沖擊?所以這種情況終於在10月18 10 11改變了。

華晨寶馬成為近年來中國新壹輪開放改革的“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寶馬宣布與華晨打破50:50的合作夥伴關系。前者以36億歐元的價格購買了華晨寶馬的部分股份,將持股比例提高至75%。

這壹變化是華晨寶馬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同壹天,華晨中國在香港停牌。次日,華晨中國股價壹度跌至26.3%。

但由於協議規定,寶馬的持股比例變更將從2022年起生效,因此在2019年,華晨寶馬通過利潤分成維持盈利的局面仍將在華晨華晨上演。

2019業績快報顯示,華晨中華收入和毛利均有所下降,其中收入38.62億元,同比減少11.77%;毛利為7400萬元,同比大幅下滑74.04%。但2019年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62億元,同比增長1618%。其中,華晨中國歸屬於合資公司華晨寶馬2019年度的凈利潤為76.26億元,在2018年度62.45億元的基礎上上升2.21%。

這個數字也再次提醒我們,如果剔除來自華晨寶馬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其他板塊201064億元的虧損總額,比2018高出1.5倍。但即使最後只剩下25%的股份,寶馬承諾將在研發、制造、質量、銷售四個方面全力支持華晨自主品牌的發展。

然而,華晨沒能等到那壹天。

針對華晨汽車破產壹事,寶馬回應稱,其增持在華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股份的交易不會受到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債務問題的影響。沒有跡象表明之前合同的有效性會受到華晨母公司現狀的限制,華晨的債務不會影響華晨寶馬的經營。

除了將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延長至2040年,寶馬集團還將對華晨寶馬增加30億歐元的投資,用於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

只是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隨著經營狀況的惡化和長期積累的債務危機,到2018年,華晨轉讓寶馬25%的股權成為壓垮華晨的“最後壹根稻草”,種種因果造成了目前的破產局面。但這卻給原本希望能提升遼寧乃至東北經濟增長的東北人民帶來了沈重的打擊。只是如果楊蓉還在,是會對當時的寶馬更強硬,還是會改寫現在華晨的命運?

因此,總有人會回想起十幾年前楊蓉帶給輝煌的榮耀,並表達出極大的懷念之情。

誰也玩不出光彩。

華晨集團擁有員工4.7萬人,鼎盛時期至今總資產超過6543.8+090億元。到現在,我已經被貼上了“破產”的標簽,不知道從何說起。

只是從楊蓉到祁玉敏,再到現在的閻秉哲,他們都試圖將輝煌帶出深淵,但無壹成功。

2020年10年末,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只付利息,本金不付,引發關註。165438+10月13日,壹債權人向法院提出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申請。165438+10月20日,沈陽中院裁定受理華晨汽車集團債權人重整申請,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目前,華晨集團旗下擁有華晨中國、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華控股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160多家全資、控股、參股公司。此外,它還擁有中華、金杯和宋華三個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和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

事實上,截至今年6月30日,華晨集團負債總額已達6543.8+0328.44億元。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後,華晨集團資產負債率為765.438+0.4%,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326.77億元。

7月下旬以來,華晨汽車集團幾只存續債券大幅下跌,甚至遭遇市場恐慌性拋售。不僅如此,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目前,被執行人信息16條,執行總金額近3.9億元。

另壹個數據值得玩味。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累計銷量為3186輛,月均銷量超過500輛。從1996開始,僅金杯客車年銷量就增長了50%,2000年達到6萬輛。第壹代“中華”轎車出現在5438年6月+2000年2月,是中國除壹汽紅旗之外唯壹擁有自主車輛知識產權的轎車。

2000年,華晨中國銷售收入高達63億元,利潤1.8億元,在汽車行業僅次於上海大眾和壹汽大眾,穩居中國第三的位置。

現在的輝煌還有未來嗎?

根據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華晨汽車銷量將達到654.38+0.95萬輛,其中華晨中國銷量將達到30萬輛。因此,即使在重組之後,華晨集團仍然面臨著重塑自身品牌價值的挑戰。

但對於現在的華晨來說,保住華晨寶馬,保住雷諾華晨在沈陽和遼寧的發展,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使命。公開資料顯示,為保護華晨寶馬免於破產重整,華晨集團已經將654.38+0.535億股華晨中國股份轉讓給今年9月剛剛成立的遼寧新銳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華晨集團不再直接持有華晨中國股份。

隨後,遼寧新銳與第三方簽訂協議,將其持有的華晨中國全部股權質押給貸款人,作為貸款融資的抵押品。有分析指出,本案中,由於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甚至破產清算引發的相關債權,債權人無法處置華晨中國的股權。

那麽,華晨的自主品牌是否會重新規劃,或者如何重建,沒有多少人有心思去問。

30年的故事就是這樣,但總有後人會回頭看看,是否有機會在任何時刻重新開始。多少人夢想的激情終於被燃盡,神話又回到了起點。然而,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在這不斷的循環中又壹次悄然改變。

文/曹雨霏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