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 的人物生平簡介
張頜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曹操 部下“五子良將”之壹,字儁乂,河間鄚人。先從韓馥,後投 袁紹 ,在與 公孫瓚 的交戰中多有功勞。魏明帝時期,在 諸葛亮 的多次北伐中,張郃先後隨曹真、 司馬懿 前往對抗,多有表現,連 諸葛亮 也嘆其勇猛。
張郃在黃巾之亂的時候,應徵入伍,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韓馥出讓冀州後,效力於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壹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壹旦失敗,那麽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盡快帶兵援救。”但謀士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於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郃反駁:“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於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派他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郭圖將計謀失敗後,誣陷張郃失敗後出言不遜,張郃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感到高興,親自迎接並稱“如微子去殷, 韓信 歸漢也”,此後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 馬超 、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 夏侯淵 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 張飛 擊敗。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 劉備 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 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
張郃用兵機變無雙,懂得戰術變化,擅於安營布陣,根據地形布置戰略戰術,沒有他預料不到的情況,從諸葛亮起的蜀國大將都非常忌憚他。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卑湛,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曹叡下詔說:“從前祭遵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置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進行唱詩、投壺的遊戲。現在將軍您統軍在外,在內還註意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贊賞將軍的美意,準許提拔卑湛為博士。”
張郃最後是怎麽死的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詔命張郃統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據《魏略》記載,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朝廷賜給他壯侯的謚號,他的兒子張雄繼承了他的爵位。張郃征戰多年,屢立戰功,明帝分給他食邑,封他的四個兒子為列侯,賜給他的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