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雜技百戲也出現於東漢時期,伎俑中的雜技表演者,赤裸上身,下著長褲或犢鼻裈,表演跳丸或滑稽說唱,還有表演象戲的騎象童子。這些樂舞百戲俑,形體都較小,通高15厘米左右,塑制時不利於身體細部的刻畫,但是靠準確而簡練的輪廓線,把姿態生動的軀體表現出來,富有強烈的動感和韻律感,不愧為生動傳神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在西南四川地區出土的東漢擊鼓說唱俑,赤膊大腹,表情生動滑稽,被視為漢俑中藝術水平最高的代表作品。
我國雜技百戲也出現於東漢時期,伎俑中的雜技表演者,赤裸上身,下著長褲或犢鼻裈,表演跳丸或滑稽說唱,還有表演象戲的騎象童子。這些樂舞百戲俑,形體都較小,通高15厘米左右,塑制時不利於身體細部的刻畫,但是靠準確而簡練的輪廓線,把姿態生動的軀體表現出來,富有強烈的動感和韻律感,不愧為生動傳神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在西南四川地區出土的東漢擊鼓說唱俑,赤膊大腹,表情生動滑稽,被視為漢俑中藝術水平最高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