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運生產的組織與管理。主要包括貨物的交付、中轉和到達,組織換裝和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合運輸,貨物的裝卸、配送、儲存和換裝,運輸能力的分配和貨物的配載,貨物運輸計劃的制定,貨物運輸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
⑵供應的組織與管理。貨源是運輸市場的基本要素,也是貨運經營者在市場上競爭的焦點。貨運站通過貨運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掌握貨物供應的信息和貨物流向的變化規律,及時掌握貨物的分布、流向、流量、流動時間等特征,實現貨物的合理運輸。貨運站應加強與物資單位的聯系和協商,承接貨運業務,並協助物資單位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和路線,簽訂相關運輸合同和協議,為貨運業務的有序運行提供可靠保障。⑶運輸能力的組織與管理。貨運站通過向社會提供貨源和貨流信息,組織各類車輛運輸貨物,運用市場機制協調貨源和運能的匹配關系,使運能和運量保持相對平衡。
⑷運營組織與管理。根據貨運流的特點,確定貨運車輛的最佳路線和作業方式,制定作業計劃,使貨運車輛有序運行。
⑸參與貨運市場管理。貨運站應與行業管理部門合作,通過運輸管理將托運人、貨運經營者和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有機聯系起來,運用經濟杠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滿足托運人和參與者的需求,促進分散的社會車輛和物流組織化,運輸秩序正常化,能源和資金利用合理化。從而達到管理的目的,使貨物運輸和倉儲、裝卸工具的各個環節都能和諧、靈活地運轉。除道路貨物運輸外,貨車貨運站還應與其他運輸方式開展聯合運輸,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和優勢,逐步完善綜合運輸體系。貨運站應通過交通信息中心和自身的信息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建立密切聯系,協調開展聯合運輸業務。
運輸代理是指貨運站在其服務區域內為各有關單位或個人辦理各種貨物運輸業務,為貨主和貨主提供雙向服務,選擇最佳運輸路線,合理組織多式聯運,實行“壹次運輸,全程負責”。達到方便業主,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鐵路貨運站現狀分析
鐵路貨運站現有的管理體制和生產組織模式已經不適應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雖然貨運站從內部進行了不同範圍和程度的改革,如發展多種經營、發展貨運代理、建立貨運營銷機構等,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發展問題。
用現代物流思想指導貨運站物流服務
(1)搭建物流平臺。基礎設施應著眼於物流設備設施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如倉儲自動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壹體化等。物流信息化建設註重信息網絡、衛星定位系統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⑵融入物流系統。首先要在意識、技術、人才、組織和管理上進行改革,改變計劃經濟的習慣,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結構的物流企業。考慮利用各自優勢,以獨特便捷的組織模式、服務標準、技術水平、裝備標準切入公路、民航、水運、工商企業物流體系,開展高起點合作。
⑶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建立科學設計和規劃的物流作業流程和標準體系。
融入供應鏈
鐵路貨運站原本是整個物流鏈中孤立的壹個點,與生產企業、商業流通企業沒有戰略合作關系,對廠家的供貨信息、客戶的需求信息和滿意度都不清楚。供應鏈要求鐵路貨運站不僅是壹個節點,而且是鏈條中的壹個連接點,因此貨運站要根據供應鏈的要求和需要進行改造,才能融入供應鏈。
(1)選擇切入點,融入供應鏈。通過運輸服務,深入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渠道,分析生產規模、生產流程、物流需求等與物流密切相關的因素,找到切入點,融入物流鏈。
⑵確定物流服務水平。如果現有的物流服務水平能夠滿足客戶的物流需求,那麽就設計物流服務需求,擬定服務內容,然後組織實施;如果不能滿足需求,可以考慮加大投入提高服務水平或者與其他物流服務企業建立聯盟。
(3)聯盟企業的選擇與決策。貨運站必須與公路、航空等其他運輸倉儲企業建立聯盟,形成壹個整體,從而有效地提供綜合運輸服務,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⑷定期評估顧客滿意度,分析主要影響因素,確定改進措施。
鐵路貨運站現代物流服務內容
(1)拓寬基礎物流服務範圍。具體包括:(1)在充分發揮運輸優勢的同時發展配送業務以減少交易次數,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②將臨時倉庫改為倉儲中心,進行專業化倉儲、倉儲保管、流通倉儲、短期倉儲;③應進行配送加工和包裝作業。如果貨物以日用品、日用百貨、五金等零擔貨物為主,可以重點發展貨物包裝業務。
(2)向市場提供物流設施。貨運站可以有償向外部市場提供倉儲、運輸、裝卸設施。
⑶為客戶設計物流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物流業務重組、物流網絡結構設計與選擇、倉儲功能與規模定位、運輸系統優化、最優庫存管理、商業信息收集等服務。,並為客戶提供物流和信息流的壹體化解決方案。
(4)發展運輸代理。鐵路運輸代理業務不僅是為了改善服務手段,也是為了促進鐵路企業的運產運組織分離,最終使貨運站內部的物流組織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成為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供應鏈管理對於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供應鏈思想的指導下開展現代物流服務,可以幫助鐵路貨運站多層次、全方位地推進戰略重組和改革的步伐,最終將鐵路貨運站建設成為能夠提供高質量、專業化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
鐵路貨運站設備
1.接發、解體、編組列車需要足夠的到發線、編組線、裝卸線、停車線、機車運行線等站線。
2.設置必要的貨場設備,如倉庫、貨物平臺、遮陽棚和散裝貨場。
3.裝卸設備等。
4.起重機和裝卸工的辦公室和休息室。汽車貨運站及其選址
汽車貨運站有時也叫汽車站或車場,其主要任務是安全、方便、及時地完成道路貨物運輸的生產任務。貨車貨運站的選址應當符合公路主樞紐總體布局規劃和本地區貨運站(場)發展規劃。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劃,在選址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城市總體布局規劃。
(2)與綜合運輸網絡合理銜接,便於組織多式聯運。
③靠近較大的貨源,適應服務區的貨運需求。
④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留有發展空間。
(5)具備良好的給排水、電力、道路、通訊等條件。
⑥具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汽車貨運站選址的步驟
(1)收集站區城鎮、路網、土地等相關規劃和交通統計、水文地質等相關資料。
②確定汽車貨運站的服務範圍和功能。
③計算設計年貨運站的生產規模和面積。
④根據選址原則,提出了貨運站站址的幾個備選方案。
⑤對備選場地進行實地考察。
⑥經過方案比較,確定貨運站站址。
汽車貨運站布局
(1)根據貨運站功能和生產規模的統壹布局,結合貨運業務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分期實施。在布局中
優先考慮生產區域,重點是保證倉庫和堆場的位置。分期實施的建設項目,在分期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共有產權。
接受請求。
②結合現有設施的改造利用,減少土地使用,節約投資。
(3)根據不同的貨運業務,在不同的區域設置相應的設施,並有合理的生產關系,生產設施和設備滿足生產技術的需要。
求求。危險品的儲存和操作應在相對獨立的專門區域進行。
④站內道路統壹規劃,合理利用,使站內車流、貨流、機械流、人流便捷通暢,互不幹擾。
⑤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現行的安全、消防和環保法規。
汽車貨運站設施的組成
①生產設施:商務辦公設施;圖書館(棚)設施;現場設施;道路設施
②生產輔助設施:維修設施;電力設施;供水和供熱設施;環境保護設施
③生活設施:住宿設施;其他服務設施
汽車貨運站的分類
申請壹、二級汽車貨運站,壹、二級汽車零擔貨運站,壹、二、三級集裝箱中轉站,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審核,市交通部門簽署意見,省交通廳道路運輸管理局審核,報省交通廳審批。申請三級、四級汽車貨運站、三級汽車零擔貨運站、四級集裝箱中轉站,由縣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審核,縣級交通運輸部門簽署意見,市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審核,市級交通運輸部門審查。
壹級:年折算貨物吞吐量600×103噸及以上。
二級:年折算貨物吞吐量為300×103噸—600×103噸。
三級:年折算貨物吞吐量為150×103t—300×103t。
四級:年折算貨物吞吐量小於150×103t。
中國汽車貨運站現狀分析
易博物流咨詢專家華陽指出,我國大部分汽車貨運站空間布局不合理,貨運站普遍處於功能單壹、設施簡陋、分散性弱、無序狀態。貨運市場的無序競爭給貨運站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出現了“車無站,站無貨”的現象。同時,作為政府管理部門,只重視貨運站的商品性,忽視社會性和公益性;貨運站準入門檻,手續不全,管理不規範;提供的服務單壹,服務質量普遍較低;法制不健全等等。
汽車貨運站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1.合理規劃道路貨場,盡快出臺貨場建設和管理政策。
規範貨運站經營行為,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實施經營資質管理,嚴格執行企業年審制度,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競爭市場秩序,在省和地方重點建設項目中優先安排計劃內貨運站建設項目,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優先供應建設用地。對規劃批準的道路貨運站場建設項目,適當減免基礎設施配套費,減輕建設負擔。同時,制定具有貨運樞紐功能的車站建設地方標準,引導建設集貨運站場、倉儲、信息交流、貨運交易、停車等功能於壹體的道路貨運樞紐。
2.優化布局調整,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在空間上分為中心區、過渡區和發展區。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產業政策,促進道路貨運業協調有序發展。采取措施限制中心區,改造過渡區,促進過渡區貨運市場健康發展,促進中心區道路貨運業逐步向發展區轉移,以務實可行的政策保證規劃的合理科學。
3、建立多渠道的道路貨運站投融資體系。
目前,道路貨運站建設的最大制約因素是資金問題,必須采取多種投資渠道,有效籌集建設資金,緩解道路貨運站建設的資金壓力。本著投資收益對等、商機對等、風險對等的原則,拓寬運輸站場建設的投資渠道。可以考慮以下投融資方式:國家投資、地方集資、社會集資、利用外資等多元化投資渠道。特別是要利用市場機制,在民間集資、項目投資、股票轉換、市場融資等方面加大力度。
4.合理設置城市批發市場貨運代理。
合理設置城市批發市場貨運代理機構,充分發揮市場的貨運服務功能。按照“合理布局、總量控制、滿足需求、納入管理”的思路,通過在市區商品批發市場設立貨運代理機構,有效銜接市區內外的長途和短途貨運,滿足市區商品批發市場的貨物配送需求。集裝箱貨運站操作程序
開箱發貨業務
貨物進口和貨物運輸中貨物集散型內陸港站在開箱發貨時,主要業務和要求壹般為:
1.準備交貨。
船舶到港前,集裝箱貨運站應向船公司或船代索取有關文件,包括提單副本、貨物艙單、裝箱單、貨損報告和特殊貨物清單。船舶到達時間、卸貨計劃和堆場計劃確定後,貨運站應與碼頭堆場聯系,確定接運LCL集裝箱的時間,制定開箱交付計劃,做好開箱交付的準備工作。
4.發布發貨通知。
貨運站應根據開箱發貨計劃,及時向各收貨人發出發貨日期通知。
3.從堆場收集已裝載的集裝箱。
貨運站與碼頭堆場聯系後,即可從堆場(碼頭或內陸)領取貨物集裝箱,並辦理設備交接單或內部交接手續。
4.開箱、交付和退貨。
壹般是按照裝箱單記錄的順序開箱,取出的貨物要按照票碼放。開箱後,空箱應盡快返回貨場,並辦理設備交接表或內部交接手續。貨運站代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收貨人收到貨物時,應出具由船公司或其他運輸經營者簽發並經海關放行的提單(交貨記錄)。貨運站驗票無誤後,即可發貨。交貨時,應與收貨人在交貨記錄上簽字,如有異常,應在交貨記錄上註明。
5.收取相關費用。
貨運站在交付貨物時,應檢查已交付的貨物在站內是否發生了保管、再搬運等費用。如果是這樣,應該在收取費用後發貨。
6.制作發貨報告和未發貨報告。
交付後,集裝箱貨運站應根據貨物的交付情況制作交付報告和未交付報告,發送給船公司或其他運輸經營者,作為他們處理貨損和催貨的依據。
稀疏運輸和內陸貨場遞送業務
集裝箱貨物從船上卸到碼頭堆場後,如需連續運輸(多為聯運貨物),碼頭堆場應按其流向組織運輸到內陸港口。由於內陸港口車站距離港口較遠,集裝箱貨物多采用鐵路運輸,使用專列、特快列車或汽車。這些集裝箱貨物由鐵路專用線交付後,內陸港站的主要業務和要求是:
1.接受相關文件,做好接卸準備。
4.辦理貨物交接,組織卸貨,並將貨物運至貨場堆放。
3.在院子裏送貨。
以上業務內容和要求與碼頭堆場基本相同。
4.統壹組織需要繼續運輸的貨物,做好進壹步的運輸工作。
5.回收空容器。
集裝箱內陸港貨運站是集裝箱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集疏運功能是保證集裝箱運輸規模效益的基本條件之壹,在集裝箱貨物多式聯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