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關於中國旅遊的知識!!!會的請幫壹下我,急著用```謝謝

關於中國旅遊的知識!!!會的請幫壹下我,急著用```謝謝

A中選第三題:

匯川旅遊資源狀況:

匯川區位於遵義市中心城區,具有高品位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資源,是遵義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黔北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交通樞紐,外地來客的集散地。其歷史地位和自然條件構成了壹個重要的旅遊產品,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和永續性財富。主要的旅遊資源集中在城區和城區北部的板橋、高坪、泗渡、董公寺鎮。

壹、城區旅遊資源

匯川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道路交通縱橫交錯,現代高品位的生活小區星羅棋布,人居環境極佳;匯川體育場、體育藝術中心、市、區辦公中心等體現城市品位的建築;三閣公園等都為城區旅遊觀光提供了看點;海爾冰箱、茅臺啤酒、航天汽車城、聯盛藥業等壹大批現代工業企業為開發我區工業旅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紅色旅遊資源婁山關景區

婁山關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南距遵義市城區40公裏,北距桐梓縣城16公裏,位於匯川區、桐梓縣交界外,為黔北咽喉,是赤水河與烏江的分水嶺,關口海拔1400米,最高處筍子山海拔1780米,最低處1050米。婁山關景區位於婁山山脈背脊的中部,由於溶蝕和河流切割作用強烈,地形相對高差達400—600米,山高谷深、險峻、奇峰聳峙,壹線中分,構成了千姿百態的峰叢、峽谷景觀,從板橋至關口的十裏峽谷較為典型。

婁山關是著名的古戰場,“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唐乾符三年楊端入播以來,千年戰火連綿,楊應龍、劉鋌、吳三桂、楊隆喜及石達開等古代名將都曾在此鏖戰奪關,至今遺址尚存。婁山關,因紅軍長征途中在此取得著名的婁山關戰鬥勝利,當年毛澤東同誌在此策馬駐足寫下了《憶秦娥、婁山關》壹詞而名揚天下。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壹方面軍長征途中二渡赤水,出敵不意,回師黔北,在婁山關全殲敵軍三個團。拉開遵義戰役勝利序幕,這是長征以來,遵義會議後第壹次偉大的勝利。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在1982年列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十年代以來,在婁山關口相繼建有婁山關紅軍戰鬥紀念碑、毛澤東手書:《憶秦娥、婁山關》詞碑、婁山關摩崖石刻、陳列室等紀念景物景觀。

婁山關景區的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十裏峽谷在川黔公路兩側,山勢雄偉,峰巒叠嶂,峭壁絕立,山崖上林木茂密,滿目青翠。登頂峰觀日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堪稱壹絕。

1990年8月2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婁山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婁山關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把婁山關片區確定為“婁山關景區”,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三、地域文化旅遊資源海龍屯景區和高坪播州楊氏墓群

(壹)海龍屯又稱龍巖屯,系龍巖山主峰,位於匯川區高坪鎮境內,海拔1500米,景區集中世紀古城堡景觀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為壹體,有峽谷,溶洞,懸崖,溪流,井泉,瀑布,山原,峰嶺等景觀組合,山水層次豐富,意境深遠,關山有雄險之氣,王者之尊。龐大的建築群遺址,有氣魄,有規模,類型豐富,保存完整,集中反映了播州土司統治近800年的歷史,全省僅見,國內罕有其匹。這座遺壘,是明朝“萬歷三大征”之壹平播戰爭主戰場,是與重大歷史事件,著名歷史人物有關,這場征戰歷時144天,明王朝耗資白銀147萬兩,米32萬石,銅錢166萬文及大批物資,傷亡4萬余人,以重大的代價,取得了戰征的勝利,同時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進程。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其建築格局充分反映了古代軍事思想,是中國古典軍事建築,關屯體系,攻防設施和土司城池設計布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實例,關山遺址準確地記錄了大規模血戰的戰史,其景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景區積澱了豐富文化遺產,遺址充分展示了地方風物,傳統文化,科學藝術,民族風尚,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其總體規模和奇特度,知名度能滿足旅遊者身心上的文化追求,參閱歷史文獻,遊覽中世紀古城堡壯景,對了解古代播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史,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民族關系,土司制度、關屯設施,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和審美情趣。這裏是研究中國中世紀西南大土司興亡史,考察農奴制的活標本和基地。

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海龍屯遺址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7月16日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高坪播州楊氏墓群

播州楊氏墓葬群位於匯川區北部高坪鎮珍珠山,距遵義城區14km,川黔公路穿鎮而過。高坪大壩是壹片開闊的山間盆地,陽光充足,水源豐富,肥沃的良田壹年兩熟,早在宋代就被播州楊氏土官辟為官家田莊,在這裏修建衙院、廟宇,並在土層深厚的珍珠山營建歷代土官、土司墳墓。

舊誌記載:“明楊氏祖墓,在遵義縣北高坪廣福寺後,相傳為楊氏押罪犯處,實楊氏祖墓也。”珍珠山不甚高峻,緩坡山脊呈“人”字形舒展,遠望如壹座巨大的金字塔,播州楊氏墓葬即分布在此山北麓的地瓜堡、衙院兩道山梁上。墓地選址很有講究,由此北進,可達板橋永安莊、婁山關;轉西進養馬城、海龍屯;朝南15公裏,便是楊氏宣慰司城(今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適居於中。墓地後有山林,前臨平川,視野開闊。湘江北源楓香塘河從墓前田野中流過,銀光閃閃。

1972年春,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清理發掘了這批古墓,從出土的殘碑、墓誌銘、壙誌銘、修墓題記等文字材料,證實這4座墓葬分別是播州楊氏土官十五世楊文、二十壹世楊升、二十二世楊綱、二十四世楊愛及其妻妾子女之墓。這批古墓中,楊文墓建造於南宋末年,用材全是巨大砂石。其余3座系明朝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至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間的墓葬。幾座墓均系規模巨大的夫婦合墳,每個封土堆中少則兩個墓室,多至4室並列,石室上覆封土,前辟寬廣拜臺,氣象不同凡響。建墓所用巨大的青石板材,加工平整,打磨光滑,榫卯扣合為墓室,結構相當堅固。造墓石板,小者千斤,大者重達8噸。在墓門、墓壁、墓頂等部位,分別雕刻圓日、卷雲紋、盆景花卉、球紋格眼及幾何圖案,在堅硬易脆的青石上雕刻如此復雜的圖案,稱為“石頭上繡花”,壹斧壹鑿間,表現出精湛的雕刻技藝。

今黔北、川南壹帶,以大石板建造石棺石槨墓的葬俗十分古老。古人有厚葬之風,山區產石,巨石築墓,萬年不腐。仡佬族、苗族則認為建石室墓,蛇、螞蟻、穿山甲不會毀壞親人屍體,相沿成俗。石槨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南民族相當古老的傳說。晉代常璩撰《華陽國誌.蜀誌》雲:“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因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蠶叢,相傳為蜀王之先祖,教人蠶桑。遵義為蜀舊壤,所以《遵義府誌》說:“郡俗至尤尚石槨,古風世傳,不能以通禮禁之也。有前代造者,高原坡坨,鋤墾雨洗,十九露出,無山無之,有多至數十槨者。”這類石槨,習稱“明墳”、“苗罐墳”、“樁樁墳”,為古播州遺下的少數民族墓葬。而高坪楊氏墓群正屬於蜀風格的巨大石室墓,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因這批土官墓規模巨大、雕造精工,氣勢壯偉,民間稱為“官墳”、“皇墳”,是貴州最大的石室墓群。

這四座墓早年被盜掘,殉葬品幸存甚少,清理中僅發現騎馬陶俑10余件,銅鎖、銅筷、金花片各1件,《楊文神道碑》殘石各1方,楊升後妻《故弘農郡夫人田氏墓誌銘》1方。這些珍貴史料,對研究中國土司制度,研究西南和播州古代史具有重要價值。省人民政府將這批古墓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中華酒文化風情村

將在匯川區新建與中國酒文化形象相適應的貴州酒文化博物館舍。呈請國家文物局和貴州省政府協調,在全省和全國範圍內征集、調拔、價拔有關酒的歷史文物和民族民俗文物,豐富館藏;提高人員素質,提高科技水平;在館區內開辟酒文化專業貿易和飲食,民族風情娛樂旅遊設施。使之成為學術上代表中華民族酒文化的藏品資料收藏中心,科學研究中心和宣傳展示中心,旅遊功能上集科考,遊樂於壹體成為全市酒文化專項旅遊的龍頭。與此同時,註重中國名酒董酒及珍酒、茅臺啤酒、高原啤酒等產品和廠區的旅遊功能,豐富酒文化專項旅遊內容。

五、鄉村旅遊資源

匯川區成立後,行政區劃的擴大為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寬廣的舞臺,風景秀麗的北部公園恐龍谷(規劃中),優美的田園風光、自然山水、淳樸的民風,適時發展的現代農業和本土文化的厚重積澱為吸引城市居民,以滿足旅遊者娛樂求知和回歸自然為目的的壹種旅遊方式“鄉村旅遊”,方興未艾。

我區董公寺鎮1998年,順應時代潮流,鼓勵當地農民興辦壹種集種植盆景花卉,觀光旅遊為壹體的“農家樂”,以優質壹流的服務、地道的農家飯菜,純天然的綠食品和秀美的田園風光,圍繞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將其精心設計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形成家家有特色,戶戶有精品的發展格局,董公寺鎮鄉村旅遊呈現出壹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如清源山莊、自然峰度假村、小草農家、可愛多休閑山莊、小草、小島農家等。這些旅遊項目分兩個檔次建設,壹是滿足高消費群體的清源山莊,二是適合工薪階層消費的小島、小草農家等,並且都帶有很強的參與性,如小草農家,遊客可以自己推豆花、打糍粑、燒烤食物、種植農作物等。董公寺鎮“農家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並逐步轉化成壹種新的旅遊方式“鄉村旅遊”。

B組選第壹題:

中國的名山眾多,數不勝數,雄、奇、靈、秀,各具特色。中國的名山首推五嶽,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態千姿,各懷絕景。而黃山更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聞名中外。中國的名山歷來就是佛家、道家崇敬之地,因而也成就了以佛、道名揚天下的多座名山,佛教的"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道教的武當山、青城山、龍虎山、齊雲山等。人們在遊覽了這些仙山之後,似乎也沾上了壹些仙風道骨,飄飄欲飛。

名山是神話傳說最多的地方,從三皇五帝、君王大臣到民間的凡夫俗子,都留下了或喜、或悲、或怒、或怨的美麗傳說,名山也因此而充滿了靈性;而歷代名人留下的詩詞題賦則更增加了這些名山的文化底蘊,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

第壹名:泰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總面積250平方公裏,古稱岱山,春秋時改稱泰山,被尊為我國五嶽之東嶽。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譽。泰山擁有豐富的自然遺產。景區內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嶺9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0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植物144科,989種,植被覆蓋率為79.9%。泰山風景區擁有連續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現有古建築群22處、古遺址97處、歷代碑碣819塊、歷代刻石1800余處,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書法等提供了重要而豐富的實物資料。主要景觀包括天貺殿、南天門、碧霞祠、日觀峰、經石、黑龍潭等。

第二名: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屬黃山市管轄。傳說是中華祖先——軒轅黃帝修身煉丹而飄然成仙的地方。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

黃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裏,精華景區1154平方公裏,集“泰山之雄偉、衡山之煙雲、廬山之飛瀑、峨眉之秀麗、雁蕩之巧石、華山之險峻”於壹體,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尤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稱著於世。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遊黃山,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贊譽。

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日出、晚霞、華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真可謂人間仙境。此外,還有雲谷寺、松谷庵、白雲溪、翡翠谷等遊覽景區,令人流連忘返。

第三名:峨眉山

被稱為“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位於峨眉山市境內,距樂山區30公裏,高出五嶽,秀甲九州,以雄秀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神奇迷人的佛教文化著稱於世。主要景觀有“雙橋清音”等峨眉十景,主峰金頂海拔3077米,有雲海、日出、佛光、聖燈“四大奇觀”。峨眉山為普賢菩薩的道場,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 同時也是壹座天然珍稀動植物樂園和地質博物館。

峨眉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

第四名:廬山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面積約300平方公裏,大漢陽峰為最高峰,海拔1474米。廬山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雲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東漢明帝時,廬山成為中國佛教中心之壹,有三大名寺(西林、東林、大林)、五大叢林(海會、秀峰、萬杉、棲賢、歸宗)。主要景點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大天池、小天池、花徑、仙人洞、白鹿洞書院等。

早在壹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遊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第五名: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位於西藏定日縣正南方,喜馬拉雅中段的中尼邊境處。珠穆朗瑪,藏語意為“聖母”,它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壹高峰。這是中國登山運動員於1975年登上該峰後測定的精確數字,這個數字校正了人們長期堅持的八千八百八十二米的說法。為世界第壹高峰。早在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就采用了“朱姆朗馬阿林”之名(“阿林”是滿語山峰之意),並精確地標出了它的具體位置。

珠峰山體呈金字塔狀,山上有冰川,最長之冰川達26公裏。山峰上部終年為冰雪覆蓋,地形陡峭高峻。是世界登山運動矚目和向往的地方。珠峰的氣候惡劣,風和日麗的日子不多。經常是暴同肆虐的天氣,狂風夾著積雪和砂石鋪天蓋地而來。攀登珠峰的時間,壹年中有兩個季節,壹個是5月份,另壹個是9月到10月。在這兩段時間裏,海拔八千多米高處的風速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

第六名:長白山

長白山位於中國東北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接壤的邊陲地帶,綿延1000公裏,主峰白雲海拔2691米,2500米以上山峰16座,總面積為9萬平方公裏。長白山是個曾有過噴發歷史的火山。頂峰天池是個由噴發形成的火山口湖。是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海之內,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應有盡有,許多地方林木繁茂,人跡罕至。

長白火山巨大的山體,在地球重力均衡作用這下在山體四周山麓地帶形成下陷盆地和下陷地帶——地下森林。由於火山噴發多次,在風的作用下火灰和火山沸石,飄向北坡中國境內。壹些大量堆積火山沸石和火山噴發物質的地帶,由於雨水沖擊和風化作用形成多處峽谷。

在長白山主峰上的天池海拔湖面高度2155米是全國最深的高山湖泊,平均水深20千米,最深處373米面積約10平方公裏。由於測定最初至今已經過多年湖四周滑坡和崩落沈積最初“圓和規劃”已面貌皆非。水深最深37.3米之處也會由於沈積而變淺,在池北端有個流瀉,使池水終年外流不息,這個外流之水形成高68米的天池瀑布,是二道白河之源。長白山是松花汀,圖們江,鴨綠江的發源地。

第七名:華山

西嶽華山位於陜西西安以東120公裏的華陰市,海拔2200米,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因華山位於西方,屬我國古代西部鎮山,故稱“西嶽”、“華嶽”,又因其西有少華山,故亦稱“太華山”。華山素有“奇險天下第壹山”之譽,數千年來,遊人不絕,盛名不衰。

在五嶽之中,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裏,到處都是懸崖絕壁,所以有“自古華山壹條道”之說。華山五峰中又以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南峰(落雁)三峰較高:東峰是淩晨觀日出的佳處,西峰的東西兩側狀如蓮花,是華山最秀奇的山峰,南峰落雁是華山最高峰。三峰以下還有中峰(玉女)和北峰(雲臺)兩峰。玉女峰相傳曾有玉女乘白馬入山間。雲臺峰頂平坦如雲中之臺,著名的“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華山的名勝古跡也很多。廟宇道觀、亭臺樓閣、雕像石刻隨處可見,華山上比較著名的古跡有玉泉院、真武宮、金天宮(白帝祠)等景點。華山以北7公裏處的西嶽廟是古時祭祀西嶽華山神的廟宇。

第八名:武夷山

武夷山位於中國福建省北部,是全國唯壹壹處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於壹體的著名旅遊勝地,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世界第23處、中國第4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地,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夷山素以其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獨樹壹幟的風光美景和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天人合壹的和諧環境著稱,享有“碧水丹山”之美譽,是中國最為優秀的會議旅遊勝地之壹。

第九名:玉山

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海拔為3997米,不僅是臺灣島上的最高峰,而且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最高峰。玉山雖然位於北回歸線附近,但由於海拔高而山頂終年積雪,以其主峰為中心,分出十字形的東、西、南、北四峰環列,晶瑩皎潔的冰雪形同堆玉壹般覆蓋山頂,景觀壯麗無比。

玉山峰頂有壹座3米高的於右任半身銅像。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晚年對祖國大陸魂牽夢繞,望斷情腸,曾在其“國殤”壹詩中寫到:“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苦……”。他去世之後,人們根據他的遺願,雕塑了這座銅像,面對著大陸,安放於玉山峰頂。

第十名: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五臺縣內,由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座山峰,峰頂都象個平臺,故稱五臺山。北臺最高,主峰海拔3058米,號稱“華北屋脊”山中氣候特殊,每年四月解凍,九月積雪,盛夏氣候涼爽,故又名“清涼山”,是避暑的好地方。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相傳這裏是文殊菩薩講經說法的地方,因此寺廟林立,名寺櫛比,據歷史記載,最多的時候曾有寺院200多座,現存58座,主要有佛光寺、顯通寺、塔院寺、南禪寺、龍泉 寺、殊像寺等。精美的建築,玲瓏的雕刻,逼真的塑像和彩畫遍及各寺。

五臺山在我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宋以來,日本、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僧侶不斷前來進香。五臺山塔院寺內的舍利大白塔,是五臺山的標誌。最大的寺廟是顯通寺,各種建築400余間,寺內有銅殿3間,鑄造極為精美,銅塔 2座,造型秀麗;門前鐘樓雄偉壯觀,內懸萬斤銅鐘,聲聞數十裏。南禪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唐代木構建築,大殿鬥拱碩大,出檐深遠,屋頂平緩,具有中唐時期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