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人員應該根據團隊實際情況、帶團經驗準確預計遊覽時間和上車時間。準確控制遊覽時間,是為了保障下壹個遊覽項目的順利進行,但前提條件是導遊員必須給遊客充足的遊覽景區(點)的時間。
(2)說明遊覽線路
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旅遊風景區壹般面積都較大,而且遊覽線路往往較隱秘,因此導遊人員自己首先要熟悉景區遊覽路線,避免走回頭路,線路安排不能斷徑絕路。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景區,最好自己提前去踩線。帶領遊客到達景區後,應在導遊示意圖前講清行走路徑。
(3)提醒遊客註意事項
在參觀遊覽前,導遊人員應該提醒遊客相關註意事項。如註意人生和財產安全、遵守景
區(點)規定等。
1)遊覽自然景區(點)的註意事項,如登山:
a.登山遊覽安全第壹,請聽從導遊的指揮和安排,切忌擅自單獨行動。
b.不要穿皮鞋以防止腳被扭傷,盡量穿旅遊鞋或軟底布鞋,女同誌不要穿裙子。
c.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d.照相取景時註意安全,互相禮讓,不要擁擠。
e.山上氣候多變,登山前請帶好雨衣,以備下雨;下雨時,切不可撐雨傘,防止人
傘壹起被風吹走。
f.山上物品價格較貴,登山前自備少量的點心和飲料。
g.年老體弱者請事先備好拐杖,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壹定要帶好必備的藥品,以防
萬壹,若感到不適,千萬不要勉強。
h.若晚上住宿在山上,壹定要註意保曖,防止感冒。
i.睡覺前如有條件可以熱水燙腳,以消除疲勞。
j.景區內除規定地點以外,嚴禁吸煙。
k.山上氣候比山下氣溫要低許多,山上房內比較陰冷潮濕,請旅遊者註意備好衣服,
尤其是需在山上住宿的遊客更要註意保暖,防止感冒。
2)遊覽人文景觀的註意事項,如參觀寺廟:
a.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
“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汙辱性稱呼。
b.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c.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d.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4)導遊員應該註意參觀遊覽時的工作位置
1)遊覽行進時的導遊員的位置
在景區(點)遊覽時,導遊員因職能不同,應分別處於不同的位置,即地陪要在團隊的前面,起引導遊遊覽及講解的作用,全陪在隊伍的末尾,照顧遊客,防止遊客走失,領隊要在團隊的中間,照顧遊客,避免遊客走失或發生意外事件等。
2)景點遊覽時的講解位置
導遊員在講解時要選擇好自己的站位,最佳位置——說話時面對所有的遊客,同時便於為遊客指示景物,又不能遮擋遊客的視線。
(5)給遊客攝影留下時間
在實際的導遊工作中,當導遊員帶領遊客參觀遊覽景區(點)時,每壹位遊客都希望不僅把美景留在記憶中,更希望把獨特的景觀“留到自己的相冊中”。
實際生活中,遊客重遊同壹景區(點)的機會不多,特別是海外遊客,也許壹生中就來壹次,因此遊客都希望能留影作紀念。同時,遊客回家後,都希望有機會向親朋好友介紹自己的遊覽經歷,這時,對拍照是最好的壹種介紹方式。通過讓親朋好友看照片,也可讓遊客感到壹種滿足。因此,導遊員在帶領遊客遊覽景區(點)時,不僅要通過精彩的講解讓遊客獲得知識與娛樂,同時,在遊覽過程中,壹定要註意引導觀賞與講解的有機結合,要留出時間讓遊客自己去體味。同時,要用攝影家的眼光,指導遊客拍照留念。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每壹位遊客都能拍到滿意的照片。但同時要註意,不能因拍照而影響了正常的遊覽活動,對個別的攝影愛好者,壹定要多加註意,避免他們長時間逗留而影響整個旅遊團的行程。
(6)調節好遊客的體力
旅遊活動必然要消耗壹定的體力。遊客必須保持充沛的體力,才能保證遊覽活動順利進行,達到遊客預期的旅遊目的,滿足遊客的旅遊動機。在調節遊客體能方面,導遊員要註意調節遊客的生理狀態,做到松馳、運動、休息和睡眠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