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到30歲的三岔路口,
按部就班,還是邁出壹步?
逆來順受,還是勇敢說不?
30歲的反擊,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大事,都是看似平常的瑣事。
對於壹個平凡人來說,卻也足夠波瀾壯闊、驚天動地。
於無聲處聽驚雷,大概如此吧。
作者孫元平,獎項的寵兒。
《30歲的反擊》是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獲得了第五屆濟州4?3和平文學獎。第壹部長篇小說《杏仁》獲獎,當導演和編劇也獲過獎。
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但小說表現的不只是女性生存困境,更是當代 社會 普通人的無力和郁悶之感。
30歲的大企業實習生,看不到未來,也期待不起未來。
年齡成為金智慧羞於啟齒的話題。不是因為年齡本身,而是因為30歲的人了,壹事無成,混跡底層。
工作之余,還要疲於應付無聊的社交。為了能喘口氣,金智慧虛構出壹個“鄭辰先生”。
本來是逃避現實,但“鄭辰先生”不會打擾,只會陪伴。他反而成了最好的傾聽者,聆聽金智慧心裏的聲音。
金智慧平凡的人生,辛酸又熟悉。
面對焦慮和壓力,我們需要的不過是壹點時間和空間,整理自己。
小說裏,充斥著浪漫與現實的沖突。
關於愛情,小說裏描寫男女主角的曖昧情愫,筆墨不多,但很溫暖。但兩人出於現實的考量,沒有在壹起。
錯過的浪漫愛情,在故事中令人感到惋惜;但現實中,這往往是很多人的真實狀態。
弟弟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的改變,也是浪漫屈服於現實的例子。
從壹個愛情至上的熱血少年,變成只追逐切實利益的“小油條”。 還對姐姐的文學工作嗤之以鼻,甚至老氣橫秋的教訓起姐姐來。
連青年都失去了浪漫的秉性,或許是這個 社會 的悲哀。
當然,浪漫與現實最大的沖突,還是在人生選擇上。
如果明知沒用,妳還會做正確的事嗎?
書中人物給出的答案,很有啟發性。
因為尤克裏裏相識的四個人,各有自己的煩惱和問題。金智慧之類,被壓迫的人們,開始尋求反抗的渠道。
第1次反擊,團隊向虛偽的政客扔雞蛋,扔完就跑。雖然對政客可以說毫無影響,但也幫借吃播逃避現實的南恩大叔,找回了自信。
嘗到了甜頭,團隊又有壹系列類似的行動。
惡作劇確實幼稚,也沒什麽實際價值,但壹旦做點什麽,心裏就會舒服壹點。
不過,即便這樣毫無水花的反抗,還是會被現實打倒。
最後1次反擊,年輕有沖勁的編劇武仁,劇本被抄襲了,小團隊幫他尋求正義。
武仁卻悄悄跟資本達成了協議,背叛了團隊。因為覺得尋求真理和正義不會有什麽結果,也因為團隊裏的奎玉家世背景,讓他產生了不平衡。
不管怎樣,壹旦有人認輸,“正義”的小團隊就會土崩瓦解。
他們意識到,從頭到尾都是在進行壹場,無效且自得其樂的狂歡。
盡管還沒能改變世界,但在他們自己身上,有些事情在悄然發生改變。
對抗討厭的人
主人公金智慧重遇了學生時代的“克星”,和自己重名的金智慧a。上學的時候就以朋友之名 ,行pua之實。長大之後,工作上不得不接觸,再次被呼來喝去。
作為永遠的金智慧b,主人公的逆來順受已經成為了習慣。
成熟後的金智慧,學著鼓起勇氣對她的“克星”說不。雖然笨拙、丟臉,和對方的合作還受到了影響,但她移走了心頭大石,走出了學生時代至今的陰影。
對抗強權
金智慧辭職選擇了喜歡的工作,她的策劃,試圖為沒有話語權的平凡人,打造屬於自己的舞臺。
奎玉繼續堅持追尋正義。只不過途徑不再是惡作劇,而是深入各大腐朽企業內部,挖掘爆料。
曾經的“正義小隊”雖然瓦解,但精神還在。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對抗不公的世界,爭取平凡人的話語權。
成年人做事常計算得失,無用的、無效的事情,我們自然不會去做。
但很多行動,不是為了什麽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
有的是為了抒發胸中壹口悶氣,有的是為了自己內心能變得更成熟強大。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心之所安,便是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