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非公企業如何做好工會工作

非公企業如何做好工會工作

因此,積極探索如何做好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壹,努力做好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工作。 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會議、張貼標語、辦墻報、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構建“黨工***建”的格局,進壹步加強企業工會幹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基層工作組織建設。 第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 主要從如下幾點著手: 壹是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在關系到員工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加強平等協商,通過溝通和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勞動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避免生硬的行政命令和消極的防範。 二是進壹步完善和延伸職代會制度,保證職代會閉會期間作用的發揮。對職代會制度賦予實權,使員工代表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發揮員工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主渠道作用。同時,建立“員工民主議事會制度”,更加密切工會組織聯系員工,全方位構築企業與員工溝通的平臺,形成上下聯動、***謀發展的民主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是堅持廠務公開制度,增強企業辦事的透明度。規範廠務公開的程序、內容和形式,形成企業內部配套完善的監督體系。對生產經營完成情況、改革方案、選任用人等切實關系員工利益的內容進行公開,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和動員廣大員工來關註企業發展。 四是建立集體合同制度,切實維護企業與員工雙方利益。在推行集體合同過程中,工會既要註意充分反映員工的具體利益訴求,幫助員工實現利益。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引導員工換位思考,正確處理員工意願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把企業能夠承受、符合企業發展,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員工意願,通過平等協商成為集體合同。 第三,建立健全工會維權機制,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壹是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制度。根據《勞動法》和《工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調整勞動關系,形成平等協商制度,根據集體合同制度,建立以預測、預審、預報、預控為主要內容的勞動關系預警機制。企業行政與工會和職工代表組成協商委員會,根據企業發展和職工意願協商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不斷尋求達到企業和職工“雙滿意”的最佳平衡點。 二是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堅持“基層為主,調解為主,預防為主”的原則,把勞動爭議問題解決在基層。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要建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完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上級工會要積極指導非公企業工會調解員學法用法,堅持依法調解和依法維權,有力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建立勞動保護監督機制。非公企業要建立企業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網絡,建立由工會牽頭組織的安全生產檢查制度,簽訂《勞動安全生產協議書》,開展安全生產企業創建活動,保障職工的生命健康權益。 第四,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不斷提高職工群眾對企業工會的滿意度。 壹是深入開展“雙愛雙評”活動。要把“雙愛雙評”活動作為實現企業和職工雙贏的有效載體,深入紮實地開展下去,激發企業主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引導職工為企業積極做貢獻。 二是對非公企業工會建家活動進行分類指導。按照非公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的發展程度和水平進行分類,提出不同階段的工作目標、工作要求和考核標準,指導和幫助企業工會按照企業所在類別分別創建符合企業實際的職工之家,增強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是把職工認可和滿意作為建家成效的標準。要根據非公企業發展實際,貼近職工思想意願,精神文化需求,生產生活保障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將生產技能創新、職工教育培訓、學習型組織活動、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為職工排憂解難做好事等工會活動納入建家的內容。以職工群眾是否認可和滿意作為考核建家成效的重要標準,增強工會的內在動力。 第五,非公企業工會如何改進和加強。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從人、財、物等各方面為非公企業工會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積極推行維權工作“上帶下”模式,重視發揮工業園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以及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的作用,主動幫助或代表非公企業工會做好維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