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世紀30年代的小說界呈三足鼎立的態勢,“三足”是指(ABD)
A、左翼小說
B、新感覺派小說
C、鄉土小說
D、京派小說
拓展知識:
左翼小說
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左翼文學思潮不但是時代的主導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學的壹部分。這壹時期的中國左翼文學將自己與祖國被壓迫人們的命運、與世界被壓迫人們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壹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國左翼思潮的兩個鮮明的特征。
30年代是中國現代小說的豐收期;各類型的作家作品百花齊放。這個時期湧現出的知名左翼作家有: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丁玲、張天翼、艾蕪、沙汀、蕭紅、蘆焚、蕭乾、施蟄存、穆時英等。他們的小說統稱為左翼小說。
新感覺派小說
新感覺派是20世紀我國第壹個被引進的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葉靈鳳,此外還有黑嬰、禾金等。
1928年劉吶鷗創辦《無軌列車》半月刊,開始了對日本新感覺主義文學的介紹,1932年至1935年,施蟄存主編大型文學期刊《現代》,為新感覺派小說提供了重要的發表陣地,新感覺派小說得以成長為中國最完整的現代主義小說流派。
京派小說
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學的重心南移到上海,繼續留在京、津地區或其他北方城市的壹個自由的作家群,當時也稱“北方作家”派。
“京派”並沒有正式的組織,只是壹種名稱的沿用。“京派”作家創作的小說被稱為“京派小說”。京派小說文風淳樸,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中融入浪漫主義的、表現主觀個性的多種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