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壹個人內在的道德和智力修養到完成壹項外在的事業,這是壹個連續的過程。
立足於修身、修身、至誠、至誠和修身。
格物:在閱讀和實踐中尋求知識,然後明辨是非。致知:從推理的原因出發,去探索原始知識。誠意:誠信是誠實的思考。老實說就是消除各種不安情緒,不要被物質欲望所掩蓋,並使心靈安靜。修身: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修養。齊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國:以德治國,實行德治和以仁慈治國。
從儒家思想來看,這些都是壹個君子所必備的品質。
出自《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這是大學的八項:考慮事情,給予知識,真誠,誠實,培養修養,維系家庭,治理國家,平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