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莎事件”是怎麽樣的
臺風“麥莎”去年8月6日淩晨從浙江登陸,氣勢洶洶橫掃浙、滬、皖、蘇、魯、津,直撲北京,壹時間,京城如臨大敵。京郊4萬人待命轉移,17座病險水庫空庫迎汛,1000輛公交救援客車緊急待命,地鐵做好了臨時封站、短時停運的準備,衛生部門緊急發布汛期水汙染預警……此外,北京市還調整成立72個防汛指揮部,全市動員防汛搶險隊伍30萬人,其中駐京部隊3.5萬人,專業搶險隊伍100多支。然而,就在北京全城嚴陣以待之時,“麥莎”卻姍姍來遲,遂成強弩之末。15日,北京氣象臺再次發布大範圍降雨警告,北京市有關部門當晚再度啟動緊急應對機制,但仍未遭遇大雨,又被“忽悠”了壹次。 面對兩次代價不菲的準備,社會上議論不壹。壹些官員認為,進行的準備白費了,這是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另外的意見則認為,這樣的浪費很值,是壹種必須的“矯枉過正”。兩種看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從公***政策水平來看,不能不提的是,政府應該關註緊急事態處理機制的應對水平和效率。緊急事態當然要想事情最壞的情況,但從公***資源來看,必須考慮到投放的效率,否則就會導致另外壹種資源浪費。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和分寸,就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過程。 (以上信息來自網絡,不代表個人觀點) 其實,這跟CCTV有什麽關系?這是天氣預報的事,CCTV也就是負責告知大家。而天氣預報要做到絕對準確是不可能的。本來就是壹大科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