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佛是禁欲的,為什麽密宗有歡喜禪呢?

佛是禁欲的,為什麽密宗有歡喜禪呢?

歡喜佛供奉在密宗是壹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壹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

印度密教就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與佛教其它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密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密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類似手法在漢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間盛行的魚藍觀音,觀音化身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當被搞得神魂顛倒的男子要和她結婚時,看到的卻只是具骷髏,以次警醒塵世的虛幻。只是受儒家倫理的限制,漢地佛教在表現這種題材時壹般是采用比較含蓄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