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新興縣的變化

新興縣的變化

新興縣

概況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東鄰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高要、高明、鶴山、開平、恩平等市,西北與雲安縣接壤,西南與陽春市交界,全縣總面積1502.7平方公裏,轄14個鎮、196個村(居)委會、1113個自然村,縣城駐新城鎮。2002年,全縣總人口44.6萬人,有華僑、港澳臺同胞15萬多人。

新興縣在秦朝時屬象郡。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將臨允縣分為新興、單牒兩縣,屬新寧郡。此後,自南朝元嘉年間(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約590年間,先後曾稱新城縣、新洲縣、新春縣。解放後先後屬粵中行署、江門行署、肇慶行署、肇慶市。1994年劃歸雲浮市。設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新興縣自然資源豐富。地處亞熱帶,氣候常年溫和濕潤,是西江流域著名的“魚米之鄉”、“水果之鄉”,2002年被評為“全國果品加工之鄉”。已探明的礦種有30多種,主要有鎢、錫、鉬、銅、鉛、鋅、花崗巖、鉀長石、高嶺土、獨居石、鈾等。

新興縣是著名的佛教禪師六祖惠能的故鄉,是六祖誕生和圓寂之所,“中國禪宗的生源地”。著名旅遊景點龍山溫泉、六祖手植千年古荔、佛教聖地國恩寺等揚名海內外。龍山溫泉旅遊度假區是省級旅遊度假區。獨特的自然景觀與博大精深的禪文化,使新興的旅遊業形成融旅遊、朝聖、度假、保健、文化交流於壹體的獨特的旅遊文化。

工業經濟進壹步發展 2002年,新興縣工業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50.3億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8%。不銹鋼制品、林產化工、服裝、涼果加工、皮具、制傘等六大支柱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力提高。其中不銹鋼制品總產量50897噸,增長18.72%,總產值達30億元;林產化工行業發展迅猛,總產值8631.4萬元,增長38%;涼果加工行業發展到260多家,總產值10億元。全縣科技投入增加,僅工業企業用於科技的投入就達7800萬元,年增產值3.3億元,稅利4350萬元,創匯2920萬美元。廣東淩豐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民營企業被評為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年產值33億元。

農業產業化不斷加強 2002年,新興縣抓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44萬公頃,總產量15.5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1.2萬公頃,總產量2.91萬噸,增長9.42%;蔬菜種植面積1.13萬公頃,總產量2.91萬噸,增長4.55%;花卉種植有新發展,總面積242公頃。養殖業發展加快,全縣肉雞飼養量8149.6萬只,增長11.18%;生豬飼養量82萬頭,上市量51.7萬頭,分別增長7.21%和7.75%;水產品產量1.74萬噸,增長6.75%。至年底,全縣***有農業龍頭企業260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4家,市級5家。溫氏集團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掛鉤農戶6萬多戶,農民12萬多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1/3多。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 旅遊業發展迅猛。全年***接待遊客1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2%;旅遊總收入1.02億元,增長5.2%。藏佛坑、三寶寺、竹苑庵等旅遊景點進行了修葺擴建,龍山景區總體規劃擴充完善,首期計劃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面積達5.6萬平方米的“明鏡廣場”已破土動工。全縣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83億元,比上年增長2.98%。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 2002年,新興縣按省的要求對行政轄區進行了撤並調整,原新城鎮與洞口鎮於12月合並組成新的新城鎮,全縣由15個鎮改為14個鎮。全縣又有12家國有企業進行了產權改革。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居民健康保險全面啟動。醫療衛生改革逐步推開,實行了藥物器械的統壹招標,強化了醫藥監督機制。精簡了教育管理機構,撤銷了鎮教辦,教育資源得到優化整合,中小學校收費實行“壹費制”,學校管理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軌道。農電體制改革取得成效,提高了供電質量,減輕了農民負擔,全縣農民電價減負達56.8萬元。做好機構調整和設置工作,把原十二大系統黨委縮減調整為十大系統黨委。

啟動民資經營城市效果顯著 通過啟動民資,完成了縣城體系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的前期工作,形成了以新興江為中軸,圍繞“壹河兩岸”建設縣城中心的布局。花園式住宅小區翔順花園和恒暉苑二期工程相繼開發,各項配套設施日臻完善。淩豐、華實松香、鳳凰涼果加工等壹批由民資經營投資過億元的工業園區,不斷發展壯大。花園式城市人居環境、工業園區已成雛形,縣城面積已擴展到19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