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產能
根據中國林業年鑒統計數據:2012年以來我國花椒產量維持在30萬噸以上(幹品,下同),2017年我國花椒產量首次突破40萬噸,年度產量為43.84萬噸,2018年我國花椒產量在45.85萬噸左右,2018年甘肅花椒大面積減產,但全國花椒產量仍然達到45.85萬噸,其中四川省花椒產量10萬噸、重慶市產量7.4萬噸、陜西省花椒產量6.26萬噸,2019年全國花椒產量統計尚未公布,但大面積豐收後,產量估計在60萬噸左右。不過官方統計數據和業內專家掌握的數據差距較大,據業內人士估算,2019年實際幹花椒產量已經超過100萬噸。根據目前的發展勢頭,預計未來2-3年,全國的花椒種植面積還將增加,到2020年,全國的花椒種植面積將達到200萬畝,花椒年產量將達到150萬噸。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花椒栽培,大面積紅花椒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的渭南韓城地區和寶雞鳳縣,甘肅的隴南、天水地區,山西運城地區,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和山東沂源及川西部分地區;青花椒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的漢源和蜀都地區,重慶江津地區等。其中花椒種植面積較大的縣有:陜西韓城、合陽、富平縣、華陰市、澄城縣、潼關縣、鳳縣等地,四川省漢源、西昌市、會理縣、會東縣、鹽源縣、金陽縣、汶川縣、金川、理縣、茂縣、攀枝花市、綿陽、平武縣等,甘肅省文縣、康縣、武都區、甘谷縣、秦安縣、臨夏地區等。
二、需求
我國目前絕大多數花椒仍以整料幹花椒果皮形式出售和消費,直接以原料形式銷售,利潤薄弱。進行粗、深加工的只占到總產量的20%,經濟效益不高。並且幹花椒在貯存和銷售過程中易受潮、黴變,造成香氣散失,不易長期保存。花椒目前主要的用途是調料,醫藥等其它的用途比較有限,深加工就榨油這塊。調料這塊國內市場比較大,國外畢竟飲食習慣不同,需求量有限。隨著這幾年不斷的發展,大家對麻辣需求很多,但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人口數量的減少,調料這塊基本上需求已經到了較高水平。據相關數據統計,2005年全國花椒總需求量在20-30萬噸之間,2010年需求量已增長到50萬噸以上。2017年,全國花椒的需求量將達到70萬噸左右,年增幅4%左右。
花椒、花椒周邊產品及潛在市場情況:
1、我國人口眾多,市場龐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油、花椒粉、快餐面佐料的消耗量在增加,加之近年來國內火鍋店、麻辣川菜的興起,拉動國內市場對花椒的需求快速增長,加上人們食用口味逐年加重,花椒作為調料,銷量會逐年小幅度增加。
2、從國外來講,也有很大的產品出口市場,我國花椒主要出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但主要還是華人和部分中餐館。所以從國際市場來說,潛力還是有的,但需要有對路等品種。《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18年,日本的花椒銷售額超過1億日元,在4年間增長超過2倍,主要是產自中國的花椒憑借“麻辣”口感獲得了日本青年消費者喜愛,花椒及相關產品成為日本中華料理的新的增長點。
3、花椒加工方面,可以做花椒油、花椒精油、花椒肥皂、花椒化妝品等。
目前,全國的花椒技術研究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相關專家教授等專業人員對花椒的新應用範圍進行科學研究,通過深加工,提取花椒的重要成分,使之應用到化妝品、麻醉醫藥、中藥材、保健品等新的領域。壹旦有所突破,全國的花椒將會有更大的使用範圍,有更多的銷售渠道,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將徹底解決花椒的銷售問題。
三、分析
花椒會不會出現銷售低谷,壹要看生產。從前面介紹等情況看,花椒產量目前已經比較大了,按照每年100萬噸的產量來看,鮮食和加工出口總量,能夠消耗70萬噸,有近30萬噸產能是過剩的。雖說需求量每年在增加,但產量等增加遠遠大過了需求增加。另外花椒采摘目前全靠人工,其成本占到產品價格組成的1/5-1/4,而且在逐年上漲,也是造成花椒價格堅挺的主要原因之壹。二看市場。花椒雖說是完全市場化的農產品,主要靠市場調節,但是作為調料產品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產量會調節價格,但對銷量的影響有限。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因為花椒作為調味品,人均消費數量有限,產量低了,價格會上漲,產量高了,價格會降低,但產量高低和價格小幅度波動並不能造成銷量的較大波動,沒有多少人會因為花椒價格便宜而多吃壹些花椒產品。三看庫存。幹花椒的存放是比較簡單的,農戶自存都可以達到3年以上,每年存在農戶手中的存貨幾乎接近全國壹年的產量,正常年份,這些存貨是用來調節自然災害造成的減產虧空。四看未知因素。影響花椒銷售等未知因素有兩個方面,壹個是生產上,花椒不抗霜凍,近幾年北方花椒種植區出現霜凍天氣較多,而且遭受霜凍後減產嚴重,影響產量。比如2013、2018年甘肅地區嚴重霜凍,花椒就近乎絕收。另壹個未知因素是加工原料需求,這幾年花椒延伸產品開發比較熱,但壹直不溫不火,因為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開發,花椒加工未來壹定會有突破,壹旦加工用量增大,花椒需求將會出現短缺。
綜上所述,未來幾年,花椒市場前景還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