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有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碧羅雪山高大雄偉、雲遮霧繞的半山腰上有個美麗的村莊,被稱為中國最美村鎮。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
站在山峰上,可以遠眺怒江大峽谷。
魯史鎮
魯史古鎮,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魯史古鎮就有普洱茶莊,也被稱為“茶馬古道第壹鎮”,至今還有當年大馬幫的飲馬池與被馬蹄踏凹下去的石塊。如今魯史似乎已經被人們所遺忘。
明清以來,魯史人就以茶為生,並開設茶莊,長期從事茶葉貿易,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
啄木郎村
啄木郎,這裏大部分居民不通漢語,至今還保留著南詔王國的風俗和與世無爭的原始生活。
章朗古寨
作為壹個千年古寨,章朗至今還傳承著古老的 歷史 文化、生產活動以及民間習俗。所以她真正的是壹個無人打擾的處女地。
依山而建的黑掛瓦木板房層層疊疊,精致獨特,擁有千年 歷史 的章朗古佛寺屹立於寨中,古樸美麗;幾百年的普洱古茶園中遮天蔽日的古茶樹顯出勃勃生機。
見證千年古鹽文化的諾鄧古村 黃興能
在這裏,有淳樸的民風,有善良的人和地道的小吃;
在這裏,白天看風舒雲卷,夜晚看星星滿天;
在這裏,有“壹顆印”,“三房壹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特色;
在這裏,有伴隨 歷史 沈澱下來的茶葉、鹽巴、礦產、馬幫……
在雲南的大山深處,隱秘著無數不為人知的古村落。它們就像隱秘在雲南的隱者,悄然無聲,卻伴隨著歲月沈澱出這片高原獨有的風景與文化。
高速發展的當下,大國積澱出的古老文明離我們漸行漸遠,這種文化上的失落感讓我們開始反思。壹座城市抑或細化到壹個村落的競爭力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硬指標,文化 歷史 才是其靈魂所在、靈動所在。
臨滄佤山深處的翁丁,是壹個隱秘的原生態部落。在這裏,有著壹片神秘的“禁地”:隨處可見高高懸掛的牛頭,黃昏時分,微風漸起,牛頭孤零零地掛在樹幹上;
被稱為“黑衣部落”的臨滄俐侎部落村,黑色就像壹塊面紗,讓整個村子越發神秘,在這裏,人們偏愛夜色,就連娶親也要在深夜進行;
因刀而出名的德宏戶撒鄉曼東村,有著 歷史 上就在南絲綢古道上熱銷的搶手貨—戶撒刀,更被形容為“削鐵如泥”、“剛能斷玉、柔可繞指”……
或許是因為隱秘於雲南的深山中,這許許多多並不為人所熟知的古村落才方顯其神秘氣質。而也正是這壹神秘,吸引著我們想要去壹探究竟。
佤族人曾有剽牛和獵人頭的習俗,因此外界壹直對阿佤山充滿著好奇,在翁丁就有這麽壹塊神秘的“禁地”:這裏隨處可見高高懸掛的牛頭,黃昏時分,微風漸起,牛頭孤零零地掛在樹幹上,倍感神秘陰森……
壹、普洱孟連娜允古鎮
中國最後壹個傣族古鎮,位於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是中國至今還保存著的最後壹個傣族古鎮,已被列為傣族 歷史 文化名城。
娜允古鎮的房屋是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築群,在東南亞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壹個神聖的地方。
歷史 上,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傣族古城,可是現在已找不到任何壹點蹤跡,就連傣族聚居地,也難以尋覓傣族古城的影子。
唯獨孟連縣的娜允鎮,還保留著1000多戶居民的古城,這不能說是壹個幸存的古鎮,對它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娜允古鎮至今仍保留著傣族古城的特色和風韻,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傣族土司文化。保留著宗教建築,飲食、服飾、節日、音樂、舞蹈、民俗等文化,有著珍貴的 歷史 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它才吉村
它才吉村是壹個美麗的彜家山寨,很少有遊人前往,至今還保留著昔日的淳樸和靜謐。
整個村子倒映在碧綠的池水中,儼然壹副美麗的天然畫卷。村民的土掌房錯落有致,大方漂亮。
它才吉村是玉溪的壹個小村莊,建築以土掌房為主。(土掌房:土墻土頂的泥巴房)這裏的土掌房多為平房,部分分為二層或三層。土掌房多依山而建,層層疊落,相互連通,遠遠望去甚是壯觀。
三、哈巴村
哈巴村位於哈巴雪山西面山腳下,靠近麗江,風光秀美,遠離塵囂,是壹個以納西族為主的小村落。
地處橫斷山脈腹地,背靠亞洲地區緯度最南的極高山峰——海拔高5396米的哈巴雪山,面向海拔不足2000米的金沙江大峽谷。
因為這個小村莊所處地形比較獨特,依偎在雪山的懷抱中,難以被人發現,便成就了壹個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村子會有“龍王會”,大家在龍王亭上香、聚會。
徒步哈巴村,可沿著哈巴村向東沿公路步行約45分鐘可抵觀景臺,是眺望哈巴雪山俯瞰梯田的極佳位置。
以哈巴村作為中轉站,可徒步於白水臺——哈巴村——江邊村壹帶
四、老姆登村
在滇西北,有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碧羅雪山高大雄偉、雲遮霧繞的半山腰上有個美麗的村莊,被稱為中國最美村鎮。——老姆登村
“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老姆登風景優美,民風純樸,能夠讓妳的心靈放飛。在山峰上視野開闊,可以遠眺怒江大峽谷。
生活節奏極慢,有著炊煙拌夕陽,雲朵隨風而動。這裏的人非常熱情,即便陌生人路過家門口,都會邀請進去烤火,喝茶,所謂以茶會友,以茶交友,在這裏體現地淋漓盡致。
老姆登最標誌性建築就是老姆登教堂,是怒江地區最大的教堂。每到禮拜日,全村的教徒們便會齊聚教堂,用本地語言唱贊歌。
這裏沒有歐洲常見的玻璃彩窗、哥特式尖塔,雖然居住著怒族、傈僳族、白族、漢族、藏族等多個民族,但是並不影響村民們信仰的純粹和虔誠。
五、魯史鎮
魯史古鎮,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魯史古鎮就有普洱茶莊,也被稱為“茶馬古道第壹鎮”,至今還有當年大馬幫的飲馬池與被馬蹄踏凹下去的石塊。
明清以來,魯史人就以茶為生,並開設茶莊,長期從事茶葉貿易,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
如今魯史似乎已經被人們所遺忘,這是壹個因道路而興盛,卻又因道路的背叛而衰落的古鎮。前往魯史的壹路上都是如此的風景,山道之九曲十八彎簡直媲美秋名山車道,估計藤原拓海來到肯定會手癢。
從魯史市集的所在地往下看,便可以看見完整的魯史古鎮全貌,黛色的瓦、飛翹的圓角,像是N條圓頭鯉魚聚在壹起。
在這裏溜達,時常走半天也碰不上壹個人,偶爾可以見到有滿面滄桑的老人坐在門口,撫摩著身邊的小狗。而小貓則窩在椅子上打盹,半天也不挪壹下身體。
“青山綠水本無價,白墻黑瓦別有情”。從紅塵中奔赴而來,赴壹場“雲南醉美古鎮”之約,滌去壹身疲憊,自將壹片詩意留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