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質樸率真的語言,描繪了他的童年時光,字裏行間處處洋溢著樂觀與自信,親情與關愛。他們的生活是艱辛的,住所“窄小破舊”,“整個空間幾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覺的床占據了”;父親盡管很聰明,並有著詩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個修鞋匠;“母親就穿上只有去領聖餐時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壹件長服”。但父母親卻仍然樂觀自信的生活著,墻上、門的鑲板上滿是畫,“猶如壹個畫廊”,既包含了對孩子的愛,又見父親、母親對美的追求與向往。“我們與鄰居家之間隔著的排水溝有個土箱子,裏面種著香蔥和西芹。這就是媽媽的花園”,寥寥數字,母親的雅趣、對生活的向往立時呈現。“父親的眼裏閃動著淚花。他深情地對我說:“這也是我應該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維持生計,但心中的渴望仍在。而父母在堅強的承受著生活艱辛的同時,充滿了對孩子的摯愛。“她是把我當成貴族的孩子來撫養的”、“父親每到他的休息日都會用整天的時間給我做玩具和畫圖畫”、“冬天的晚上,父親給我讀書,做玩具;夏天,幾乎每個星期天,他都帶我去林間散步”、媽媽“還總把帶葉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縫隙裏,用它們的生命來標記我們生命的生長”。他們的生活沒有物質上的豐厚,但卻讓人感覺到家庭的溫馨,感覺到安徒生小時的幸福。正是父母高潔的愛,給與他快樂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話洋溢著強烈的生活情感,充溢著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使任何時代的兒童都能從中獲得勇氣和愛心。可以說,他小時候拮據而快樂的時光,父母的向往與追求,深深的影響著他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