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3D定義及原理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制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制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臺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
3D電影的原理其實跟人眼是壹樣的,之所以我們用肉眼看到的世界是有立體感的,是因為兩個眼睛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裏,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
第二、巨幕3D影視
無論是視頻、直播、還是全景圖片,在HMD中都要遵循人眼的雙眼視覺差原理,才能到達真正的3D效果,如果只是簡單的分屏處理,則只能說是達到了巨幕效果,而非3D效果。
壹般視頻都是16比9的,原本手機是滿屏顯示的,但播放軟件把16比9的畫面變成左右兩個壹樣的排列,為了顯示完整,手機有效畫面就會變成32比9的比例。這樣就會在屏幕上下產生兩個黑邊,實際顯示只有壹半的區域。換句話說,原本720的分辨率就變成了360。再加上眼鏡好幾倍的放大,畫面看起來都是顆粒和鋸齒。如果想想真正達到720的效果,起碼需要2k的屏幕
第三、虛擬現實影視
借助虛擬現實裝備,將觀眾置身於電影場景之中,如臨其境的感受主人公所處的境地,可以 360 度查看周圍的環境
在虛擬現實的電影中,觀眾可以轉動腦袋查看整體環境,這使得拍攝時需要很多新的手法。比如鏡頭所及範圍之內,所有人員(包括導演)都必須回避,現場不能遺留與劇情不相關的東西,鏡頭可視區域之內只有演員和道具。
3D電影和IMAX電影的革新仍然是圍繞著平面銀幕展開的,而VR電影將是壹次革命性的再創造。不僅僅是電影拍攝、創作上的新征途,觀影的方式和場景也會因此發生巨大的遷移——人們可以戴上VR眼鏡將自己置入虛擬的影院場景內,不論是熟人社交還是陌生人社交,都可以在同壹個虛擬影廳內通過包括VR眼鏡和語音設備、體感設備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