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 英 招 ◇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 山 臊 ◇
山神,人臉猴身,(壹手)壹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 訛 獸 ◇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壹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又稱為窫窳。傳說猰貐曾是天神,是燭龍的兒子,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壹,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看燭龍傷心,就讓他兒子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變成了壹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貍壹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後羿將它殺死。
饕餮。中國神獸《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鸮,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裏說的麅鸮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壹族,身為水神,***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
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神異經?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壹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