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美、英、法壹直是最親密的盟友,因為都是西方國家,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基本壹致。但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美國不僅沒能與英法站在壹起,反而與蘇聯聯手打壓英法。怎麽回事?
蘇伊士運河於1869年通車。它是壹條海平面的水道,它的開通使地中海和紅海緊密相連。
開通後過往船只不用繞道,歐洲到非洲東海岸、西亞、南亞、東亞、東南亞的海上距離大大縮短。
具體來說,如果歐洲大西洋沿岸國家的船只前往印度洋,航程將縮短5500-8009公裏;從地中海國家到印度洋,航程可縮短8000-10000公裏;對於黑海海岸,航程至少可以縮短12000公裏。
如果蘇伊士運河開通,世界上七分之壹的運輸船只將通過它。
既然過往船只可以?抄近路?,節省時間和成本,大家都會爭先恐後的通過運河,而且會有過路費。這就好比我們國家的高速。如果方便走高速,就要交修高速的路橋公司。
因此,運河的開通將為埃及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埃及是壹塊誘人的大蛋糕,也是壹個巨大的聚寶盆。
但很長壹段時間,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並不在埃及手中,而是在英國人手中。
因為蘇伊士運河是法國人開的,所以把經營權賣給了英國。埃及為什麽不開放自己,因為埃及人的智慧和工業水平都不夠好,建不了這麽大的工程。
所以他們雖然也想獨立開運河,不想讓別人分蛋糕,但是建金字塔也沒那麽容易,只好給法國人美言幾句,請別人開。
但是法國人不是活雷鋒,也不是白求恩。他們要為開門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人們反過來挖門。因此,埃及政府與修建運河的法國公司簽訂協議,規定在運河開通後99年內,法國有權管理運河並分配利潤。
為什麽埃及政府如此慷慨?是看著威脅嗎?壹點也不,因為開渠成本太高。
運河工程已經進行了11年,可以說是歷經千辛萬苦。由於經驗不足,方案改了好幾次,建設資金壹次又壹次增加,超過預算兩倍。
所以埃及和法國簽訂的協議是合理的,非常公平的。壹個願意戰鬥,壹個願意接受。而且,當初埃及政府向全世界招標,與帝國主義和強權無關。
法國人修建運河的時候,英國什麽都沒有,但是1875年,負債累累的法國人把運河的股份賣給了英國,英國人自然擁有了運河的管理權。然而,法國人並沒有完全撤軍。英國銀行和企業占運河股份的49%,其余51%屬於法國。
如果合同沒有到期,英法兩國經營運河,大家應該會相安無事。
然而二戰後,埃及出現了壹個叫納賽爾的強人。和薩達姆、卡紮菲壹樣,他也是壹個中層軍官。他還發動政變,推翻了埃及法魯克王朝的統治,控制了政權。
通過政變上臺的人都有壹個***同的特點,那就是無所畏懼,無所畏懼,推翻之前所有的契約。
納賽爾強行終止了合同,並宣布運河將於1956年國有化。埃及不僅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還在運河上修建了大壩。
現在英法退出,認為在好的運河上建大壩是違法的,損害了英法的利益。英國和法國在聯合國積極工作,並提出了對運河實施?國際控制?的計劃。然而,英國和法國的建議沒有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該計劃以失敗告終。
我著急的時候,機會來了。原來埃及與以色列處於敵對狀態,不允許以色列船只通過運河。以色列仍然對此感到擔憂。英法秘密接觸以色列,計劃入侵埃及。
以色列本來打算教訓埃及壹頓,看到英法兩個強國也想和埃及開戰,自然喜出望外,於是三國壹拍即合,打算攻打埃及,控制運河。
1956年10月29日,在法國空軍的掩護下,以色列對埃及開戰,並很快派兵進攻加沙地帶和整個西奈半島,向運河區推進。
這時,英法開始出面,兩國同時向埃及和以色列軍隊放出狠話。妳不能來運河,因為我們兩國都有運營運河的權利。
但埃及總統納賽爾是個強人,無視英法的警告,英法只是找了個借口和埃及軍隊作戰。
1956年10月31日,英法聯軍以保護的名義出兵埃及控制運河。
情況緊急。根據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提議,聯合國召開了大會緊急會議。在會議上,美國提出了壹項建議,即埃及各方必須立即停火。
在大會特別會議上,美國代表提出的提案獲得表決,該提案以壓倒多數獲得通過。
在這場戰爭中,蘇聯和美國很少達成壹致,他們聯手向英法施壓。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致電英國首相艾登,措辭強硬;甚至威脅要使用武力。
美國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在國會通過了針對英國的制裁法案,並硬賣英鎊,導致英鎊大幅貶值。
英法不怕,就怕大哥來說話。當他們看到大哥生氣時,他們嚇壞了,立即宣布從埃及撤軍。
在這場戰爭中,由於美國和蘇聯的幹預,埃及輕松取得了巨大勝利,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主權。
埃及人請法國修建蘇伊士運河
美國想主導世界秩序
美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傷亡巨大。無論從什麽角度看,他們都不希望世界爆發大的沖突,而是想做世界警察,建立世界秩序,禁止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
英法對埃及的軍事行動是對壹個主權國家的悍然入侵,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和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亞洲國家,德國侵略歐洲國家沒有根本區別。
作為壹名世界警察,美國不能主持正義,不能保護自己的小弟弟,所以沒有資格做世界警察。
因此,美國放低姿態,擺出壹副不顧壹切的姿態,阻止英法的侵略,以此樹立包公的公正形象。
美國想爭取埃及
埃及是中東的大國,在阿拉伯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阿以沖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誰擁有埃及,誰就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如果美國入侵英法是在另壹邊看著,不能旗幟鮮明地支持埃及,埃及就會成為蘇聯的弟弟。事實上,戰爭爆發後,蘇聯不遺余力地支持埃及,不惜壹切代價給予道義和軍事援助。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爭取主動。
表面上美蘇在蘇伊士運河戰爭打成平手,實際上美國人占了上風。
埃及人很清楚,沒有美國的強力幹預,蘇聯的援助,這是杯水車薪,是無法打敗英法的。
不要說美國和英法同流合汙。即使保持中立,英法也穩操勝券。至少埃及會陷入持久戰。
所以納賽爾雖然表面上和蘇聯眉來眼去,但對蘇聯的窮人從來不感冒,對美國的富人總是情有獨鐘。1967年,埃及與蘇聯斷絕關系,1970年薩達特就任埃及總統後,埃及與美國的關系進入蜜月期。
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