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人類體溫不斷涼涼,37℃體溫或不再正常,體溫降低意味著什麽?

人類體溫不斷涼涼,37℃體溫或不再正常,體溫降低意味著什麽?

作為恒溫動物,人類的正常體溫維持在37 ℃左右,不同部位所測得的體溫略微有所偏差。如果體溫低於35 ℃,被認為體溫過低;如果體溫高於37.5 ℃,則被認為是發熱。

然而,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涼涼”。在過去的100年裏,人的體溫已經下降了0.3 ℃。照此趨勢下去,37 ℃將不再是正常的體溫,人類或要重新制定體溫標準。

那麽,人類體溫是怎麽產生的?為什麽37 ℃壹直被認為是正常的體溫?既然是恒溫動物,人類的體溫為什麽會不斷下降?體溫下降會對人體造成什麽影響?未來的人類體溫又會下降到什麽程度?

人類細胞內不斷在進行生物化學反應,這會釋放出能量,給身體帶來熱量。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溫度過低會降低酶的活性,溫度過高會分解掉酶,從而影響生物化學反應的速率。為了讓酶處於較高的活性,就需要讓體溫保持在壹個合適的水平。

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它可以讓體溫維持在最佳狀態。當體溫過高時,體溫調節中樞會降低細胞的活躍程度,從而減少產生能量。此外,汗腺排汗、皮膚表面血管擴張,都能加快散熱。同樣地,當體溫過低時,人體也會采取相應的方法來增加能量的產生和減少熱量的耗散。

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萊因霍爾德·文德利希(Carl Reinhold Wunderlich)多次測量了兩萬五千名健康人類的腋下溫度,最終統計出了平均體溫為37 ℃。此後壹百多年來,人類都是以這個標準來衡量體溫是否出現異常。

但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平均體溫已經沒有過去那麽高。通過大規模測量現代成年人正常的口腔溫度,科學家發現,平均體溫只有36.6 ℃,比170年前下降了0.4 ℃。

研究顯示,男性的平均體溫下降幅度更大,達到了0.59 ℃,女性的平均體溫下降了0.32 ℃。人類的平均體溫在每個十年中單調下降0.03℃,過去100年裏下降了0.3 ℃。

體溫下降的原因

目前,科學家還不能完全確定是什麽原因導致人類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冷。但研究人員指出,體溫的降低可能是由多種原因綜合的結果,包括全球變暖、人類的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升。

與19世紀相比,人類活動顯著提升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而增強溫室效應,讓全球氣溫升高了大約1 ℃。由於環境氣溫的上升,人類的身體會作出相應的調節,降低身體的溫度。

研究人員認為,導致體溫下降的最為關鍵因素也許是傳染病的減少。當人類感染病菌時,免疫系統會處於活躍的狀態,人體的代謝水平將會明顯提高,導致體溫上升,以此更好地殺死病菌,這就是為什麽感染病菌時,通常會出現發熱的情況。

過去壹百多年來,人類的衛生條件和醫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感染病菌的情況隨之減少。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將會降低,產生的熱量也會更少,所以體溫也會變得更低。

體溫降低既會帶來好處,也會帶來風險。研究表明,體溫的有限降低,可以降低代謝水平,讓細胞保持年輕,減少細胞的損傷,這將有可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另壹方面,如果低溫過低,也會導致代謝綜合征,人體內的糖、蛋白質和脂肪無法被有效代謝掉,它們堆積起來將會影響人體健康。如果陷入低體溫癥,更是會危害人體,比發熱更加危險。

科學家預計,人類的體溫可能還有下降的空間,但已經很有限。體溫降低對於人類究竟是好是壞,目前還不明確,有待未來的進壹步跟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