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個拼音字母歌如下:
a[阿、]b[玻]、c[雌]、d[得]、e[鵝]、f[佛]、g[哥]。
h[喝]、i[衣]、j[基]、k[科]、I[勒]、m[摸]、n[訥]。
o[喔]、p[坡]、q[欺];r[日]、s[思]、t[特]。
u[烏]、v(u)[餵]、w[巫];x[希]、y[醫]、z[資]。
漢語拼音字母的三個用處:
1、按國際通用順序規定了漢語拼音字母的排列順序,既便於記誦,又便於按音序編制索引、資料等。
2、規定了漢語拼音字母的體式,既便於書寫,又便於分清形體。
3、規定了每個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便於稱呼。
漢語拼音的由來: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壹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