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50字文言文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50字文言文

1. 廉頗的故事五十字以內

那是戰國時期,秦趙交兵,秦國探知趙國糧草不豐、人心不穩,便派大將白起率大軍來攻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速派名將廉頗帶兵迎敵。

老將廉頗出邯鄲西門,來到離城50裏的壹座小山下安營紮寨。這裏南靠鼓山,北臨洺水,是秦軍進攻邯鄲的必經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軍中的糧食盛到布袋裏,都擺到小山上,派人嚴密看守,然後四處貼下告示:糧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違令者斬。

第二天,白起率大軍攻入武安境內,忽然探子來報:“往東二十裏,發現趙軍糧營,大將廉頗帶重兵把守。”白起聽了將信將疑,親自前去察看。不看還好,壹看差點兒把他從馬上驚下來,只見趙軍營中糧食壹袋袋、壹層層堆積如山,下面軍營,大帳連阡,號旗嚴整。於是仰天嘆息道:“趙軍糧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從此,這座無名小山,就稱作粟山了。後人還在半山腰立壹塊石碑,以詩文形式記述了這件事。

2. 廉頗的小故事五十字

廉頗

戰國時趙國將領,惠文王時,率軍大破齊兵,拜為上卿。後又多次帶兵打敗齊、魏等國的軍隊,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公元前260年,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他統率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秦軍不能取勝。後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招致慘敗,趙軍四十萬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頗又率軍大破燕兵,任相國,受封為信平君。趙悼襄王時,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誌,憤而投奔魏國,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來又離魏赴楚,老死於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

3. 廉頗藺相如的資料50字

藺相如,生卒不詳,戰國時期趙國上卿,為趙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相傳為河北曲陽人。在強秦意圖兼並六國、鬥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壹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是我國古代壹位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無畏

的膽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懷和以國事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說是馳譽九州,光耀千古。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壹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誌,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

4.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要100字

廉頗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

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沖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

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

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級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

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周赧王三十二年(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

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其後秦伐趙,占領了石城。趙惠文王十九年復攻趙,殺了二萬趙軍。

這時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今河南澠池縣西),趙王非常害怕,不願前往。廉頗和藺相如磋商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

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

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會後,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地位竟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藺相如封為上卿心懷不滿,認為自己做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城,擴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於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知道後,並不想與廉頗去爭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讓的態度。為了不使廉頗在臨朝時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總是稱病不至。

有時,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就索性引車躲避了。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不滿,藺相如解釋說:“強秦與廉頗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當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還會怕廉頗嗎?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鬥,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

我之所以避他,無非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廉頗聽後,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壹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

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生死與***。 “將相和”的故事,後人以各種不同的文藝形式加以表現,它強烈的愛國情感催人淚下,感人奮發。

而廉頗勇於改過,真誠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覺得可親可愛。 藺相如 入選趙廷 正在此時,宦官頭目繆賢走出來說:“我有個家臣,叫藺相如,此人智勇雙全,不如派他到秦國去。”

趙王問:“妳怎麽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國呢?繆賢就告訴趙王說:“我以前曾經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國去。藺相如知道後,勸阻我說:‘妳怎麽知道燕王會接納妳呢?’我告訴他說:‘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

當時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願意和我交個朋友。因此,我決定到燕國去投靠燕王。

’藺相如聽了說:‘趙強燕弱,而妳又是趙王的寵臣,燕王才願意和妳交朋友。現在妳得罪了趙王,如果逃到燕國去,燕王害怕趙國,決不敢收留妳,只會把妳捆綁起來送回趙國。

到那時,妳的性命就難保了。現在妳不如脫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斬人的斧子上,親自去大王面前認罪請求處罰,大王寬厚仁慈,或許能得到大王的寬恕,’我聽後照著做了,大王您果然寬恕了我。

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夠出使秦國並圓滿完成任務。”。

趙王派人把藺相如召來,問道:“現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來換和氏壁,可以答應嗎?”藺相如說:“秦強趙弱,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要是秦王得了壁,卻不肯把城交給趙國,又該怎麽辦呢?”藺相如說:“確實如此,但秦國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壁,如果趙國不答應,那就是我們理虧,秦國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趙國;要是趙國把壁送到秦國,而秦國不肯把城交給趙國,那麽就是秦國理虧。

比較壹下,我認為最好是答應秦國,把壁送去,讓秦國負不講道理的責任。”停了壹會兒,接著說:“我想大王現在可能沒有適當的人選吧,我倒願意出使秦國,假如秦國真的把城邑交給趙國,我就把寶玉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交城邑,我壹定把寶玉完完整整地帶回來。”

於是,趙惠文王任命藺相如做使臣,帶著和氏壁西使秦國。

5.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簡短的)

廉頗嫉妒藺相如的才華,在眾人面前詆毀藺相如,後來藺相如說了這麽壹句話 依妳們看來,是廉將軍厲害呢,還是秦王厲害呢?”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了。”藺相如說:“對了,秦王這要威焰萬丈,我卻在朝堂上斥責他,侮辱他的臣子們,難道我就單獨害怕壹個廉將軍嗎?不過我想, *** 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正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啊,如果兩個老虎相搏鬥起來,那情勢發展下去,壹定不能壹起生存,這正合秦國的心意,我對廉將軍壹再退讓,正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拋在腦後啊!”

廉頗羞愧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謝罪

6.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藺相如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爽,到處放話說有他沒我.

但是藺相如顧全大局,每次都避讓廉頗,壹而再,再而三,藺相如的壹個仆人說,廉頗將軍要對您不利,您不想辦法解決,先生您這樣躲避廉頗將軍,您的膽子也太小了,這要我們怎麽跟隨,我決定離開妳而去.藺相如說當

初在秦王那裏(是指怒發沖冠,完璧歸趙)我都沒有怕過,怎麽會怕廉頗將軍呢,那是因為趙國現在要團結啊,我是丞相,他是將軍,將相不和國家怎麽會好呢,趙國怎麽能夠抵擋秦國呢.這句話後來廉頗知道了,很是慚愧,

於是負荊請罪,兩人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