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chā,chá,chǎ,chà)的偏旁部首為“又”
chā ] 1.交錯:~腰。 2.壹頭分歧便於紮取的器具:~子。
[ chá ] 擋住,堵塞住,互相卡住:壹輛車~在路口。
[ chǎ ] 分開張開:~開兩腿。
[ chà ]同“岔”。
叉
〈動〉
用同“岔”。分岔。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與大河相通的小河)
使前進、談話的方向偏向另壹邊。如:急忙叉開說;路沒選中,壹下叉到別地方去了
另見chā;chá;chǎ
叉
〈動〉
擋住,卡住
那大師傅就叉著門,不叫我們走。——《兒女英雄傳》
另見chā;chǎ,chà
叉
〈動〉
(指事。小篆為“又”(即手)上加壹點,指出叉手的動向。本義:交錯,交叉)
手指相交錯。也泛指壹般的交錯、交叉
叉,手指相錯也。——《說文》。段註:“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間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全唐詩話》
又如:叉手
刺;紮取。如:叉了壹槽幹草;叉魚
〈名〉
古代的壹種兵器,頭有分杈
紅漆了叉。——元·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
叉子
挺叉來往。——《文選·潘嶽·西征賦》。註:“叉,取魚叉也。”
又如:魚叉;糞叉;叉竿(帶叉頭的竿)
兩短直線相交所成的圖形。如:打個叉
另見chá;chǎ;chà
叉
〈動〉
分開,成叉形。如:叉著腿站著;拇指和食指叉成個“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