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水滸傳評語

水滸傳評語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壹,下面是YJBYS我為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評語1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水滸傳人物評價——武松1

 很多人對武松的印象就是不進女色,和仗義、愛打抱不平。武松和《水滸》中很多英雄壹樣,不進女色,而且終身未娶。有些人給武松編寫野史,說武松練的是童子功,所以不能進女色。當初,潘金蓮想要勾引武松,曾經拍了武松的肩膀壹下,所以武松壹生沒有受過傷,只是單單丟掉了壹只手臂。當然這些都是《水滸》迷們的杜撰,在《水滸》中並找不到出處,武松練得是否是童子功,也無從考證。至於,武松的愛打抱不平其實可以說是壹種錯覺,因為,在書中武松並沒有什麽抱打不平的事跡。殺潘金蓮是為自己的哥哥報仇,至於殺蔣門神,與其說是抱打不平,不如說是被人利用。武松殺潘金蓮後,來到孟州服刑,受到施恩善待,而施恩的老爸正是勞改大隊的隊長,所以武松在孟州服刑的日子過得挺舒服。

 不過,施恩是有目的的,施恩原先經營壹家大型的夜總會“快活林”,其中還有紅燈區。可是後來被來頭更大的蔣門神硬搶了去,施恩心又不甘,正好武松來到,於是想要拉攏武松對付蔣門神。其實這是黑幫之間的黑吃黑,到底是誰控制快活林,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但是事情到著這壹步,武松就只有淪為黑幫的高級打手,因為武松是個有恩必報的人,施恩對武松的三日壹小宴,五日壹大宴,早把五二爺拉到自己的戰線上。於是武松替施恩出頭搶回了快活林,不過武松沒有趕盡殺絕,放了蔣門神壹條活路。但是蔣門神不知死活,設計陷害武松犯了官司,後來武松得以脫身以後,就有了殺了15個人,血濺鴛鴦樓的命案。至此,武松除了上梁山以外,再無別的路可走。而武松上了梁山以後的故事,遠沒有之前的精彩。武松是《水滸》眾多好漢的壹個代表,不進女色,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交朋友。是的,這些都是武松的特點,不過要是用兩個詞形容武松那就是“單純”和“善良”。

 正是這兩個特點註定了武松的命運,武二爺沒有心機,能交的朋友都交,能吃的酒席都吃,人家對他有壹點好處,他就掏心掏肺,有恩必報,有仇也必報。所以武松被別人當作槍使是必然的,之後無路可走,上梁山也是必然的。怪只怪那個年代,不讓單純的人可以走單純的路。

  水滸傳人物評價——李逵2

 說起李逵,壹個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魯莽。李逵的每壹次出場,幾乎都會有魯莽的表現。而且李逵的魯莽有些誇張,完全超出了壹般人的理解。書中不止壹次的提到李逵殺紅了眼,“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這樣的濫殺無辜,不得不使得英雄這個詞,在李逵身上變成了壹個大大的問號。而《水滸》中,還曾兩次提到過,李逵把人肉烤來吃,這更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使得李逵的形象變得有幾分猙獰。難怪書中寫道:“若聽得‘黑旋風李逵’五個字,端的醫得小兒夜啼驚哭”。

 壹般來說,魯莽的人武功總不會達到至高境界,而李逵的武功更是不入流。但李逵和排名第97的李雲、排名98焦挺交過手,結果是壹平壹負。在梁山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李逵就沒有單條贏過有名有姓的敵人。可見李逵武功確實不怎麽樣。李逵的魯莽,還體現在他對宋江的盲目服從上,李逵在梁山的實際工作其實是宋江的貼身保鏢。他基本上很好的完成了這項工作,而且對於宋江的話,李逵幾乎言聽計從。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李逵混得了壹個不錯的排名,第22位。這其中有多少水分,就不好估量了。

  水滸傳人物評價——吳用3

 說起軍師,大家首先會想起諸葛亮來;說起《水滸》裏面的頭號軍事智多星吳用,大家也總會和諸葛亮比較。可是實際上,吳用實在有愧於軍事這個職業,更有愧於祖師爺諸葛亮。當然,吳用對於梁山的貢獻還是有目***睹的,但吳用的聰明,更倒是顯示在陰謀詭計上,從壹上梁山起,外用就看出了林沖與原先的頭領王倫之間的矛盾,並加以挑撥,最終林沖被當作工具,火並了王倫,把姚蓋扶上了老大的位置,而吳用自己也做了老二的交椅。利用林沖,這條計謀算是吳用最溫柔的計謀。

 所謂逼上梁山,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好漢並不多,其實很多人都是被吳用的計謀逼上梁山,吳用的這些計謀壹條比壹條歹毒,輕則毀人事業前程,重則害人家破人亡,最後不得已歸附梁山。象李應、朱仝、徐寧、盧俊義,都是被吳用逼上梁山的。而吳用到了真正的戰場上,幾乎沒有漂亮的指揮,更沒有諸葛亮那樣的雄才,談笑中就是對方的大軍灰飛煙滅。由此看來,吳用並不太適合當軍事,而適合當壹個陰謀家。而且,吳永絕對算的上水滸的頭號陰謀家。

  水滸傳人物評價——楊誌4

 楊誌,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是36天罡星的天暗星,“暗”字確實可以代表楊誌,因為楊誌可以堪稱水滸108將中最倒黴的壹個。也許很多人認為楊誌像林沖壹樣,是官逼民翻,被貪官惡吏逼上梁山的,其實不是這樣,楊誌是被命運逼上梁山的。楊誌從壹出場就開始倒黴,遇上了剛上梁山的林沖取“投名狀”要殺壹人。

 和林沖打了30回合不分勝負,然後被請到山上,交代了自己因為遇到風浪,把押送的花石綱翻在了黃河裏。按說,風浪屬於現代簽合同裏必加上的壹個備註條款“不可抗力因素發生變更,甲方不負責任。”但是,在宋朝當官,可沒有合同,更沒有這個條款的保護,所以楊誌也只能自認倒黴。楊誌為了找個官做,不得不多方打點,還特地為高逑送上了厚禮,結果馬屁拍在馬腿上,高逑不但不領情還摔碎了厚禮。

 楊誌後來才得知,是因為高衙內被幾個潑皮廢掉了手腳,所以正好拿他發火。天災人禍,楊誌都趕上了,但是倒黴的事情才剛剛開始,楊誌為了幾許打點,要去買祖傳的寶刀,卻遇上了潑皮牛二,面對牛二的糾纏,楊誌壹直忍讓,卻又鬼使神差的誤殺了牛二,被發配邊疆。好不容易得到上司的賞識,押送生辰綱,卻又被後來的老大姚蓋奪走。

 最後不得不落草為寇。縱觀楊誌的遭遇,不難發現其實沒有人想專門他作對,但是楊誌碰到的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如果說有人和他作對,那只能是老天爺了。

  水滸傳人物評價——王英5

 按說食色性也,乃是人之常情,不過《水滸》的英雄好漢們卻幾乎個個不近女色。但是所謂“人壹上百,形形色色”,《水滸》108將中也有個例外,那就是矮腳虎王英。

 話說這個王英是個從事長途販運工作的個體戶,有壹次見財起意,就搶了委托他生意的客戶,事發入獄。越獄成功後,流落到清風山壹帶,入了清風山的夥。“矮腳虎”當屬於《水滸》中的“豬八戒”:王英不僅貪財,而且好色。

 王英的第壹次艷遇發生在宋江在清風山上作客的時候,正逢矮腳虎劫持了附近清風寨保安大隊隊長劉高的太太,想娶來當作壓寨夫人。後來宋江指責他“貪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又許諾將來給他找壹房滿意的老婆。王英才肯罷休,也為他後來娶到壹張青扈三娘埋下了伏筆。

 也就此成就了《水滸》裏面,僅次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第二對不般配的婚姻。扈三娘本來是祝家莊的壹位女將,王英見扈三娘生的美貌,垂涎已不止三尺,於是上前與其交手,卻被不到十個回合就被扈三娘生擒。也由此可見,這個王英的武功著實不怎麽樣。不過,好在王英的108個弟兄裏有大有本事的,可以替他出頭。後來,林沖出馬,生擒了扈三娘。

 宋江念到曾對王英許下的婚事,於是做主把扈三娘嫁給了王英。這個貪財好色、又沒有什麽本事的王英,卻成就壹段對於他自己來講無限美好的婚姻,不過扈三娘自己也就此進入了《水滸》108將的行列。

  水滸傳人物評價——燕青6

 燕青的出身在梁山108人中可以說是最低微的,他本是盧俊義家養的奴才,但盧俊義對燕青十分喜愛,並沒有把他當奴仆看待,不僅給了他很好的教育,還教他武功並培養了他很多才藝。燕青不僅人長得帥,而且多才多藝,武藝高強。

 但燕青終歸是奴仆出身,在北宋這個比較看門第的社會裏,他的名號就大打折扣了,因而只在風月場上得了個“浪子燕青”的稱號。直到梁山聚義,盧俊義同燕青結為兄弟,壹個是二哥,另壹個是36弟,燕青卻從未在任何場合稱呼過盧俊義為“兄長”或“哥哥”這個梁山通用的稱呼,而是壹直沿用自己從大名府時代就使用的老稱呼“主人”,這個稱呼壹直到燕青脫離梁山系統都沒有改變過。可見燕青的忠心和對盧俊義的感情了。

 燕青上梁山很晚,當時已有將近90位大哥了,但燕青的才幹使他成為梁山後期最為出彩的人物。他二打大名府、救出盧俊義,緊接著又參與了曾頭市之戰。而這些功勞對於燕青來講,都不是主要的,他最關鍵的工作就是通過李師師,完成了梁山的招安大計。可以說沒有燕青,就沒有梁山組織受招安的成功。燕青在梁山招安這件事上所表現出來的秘密工作能力和外交才幹,可以說整個梁山無人出其右。不過,燕青最大的智慧還是表現在梁山平定方臘之後。

 在活下來的兄弟尚在做升官發財的迷夢時,浪子燕青卻十分清醒。他看穿了梁山最後兔死狗烹的結局。脫離梁山,自行離去,是年燕青僅26歲,竟對世情看得如此之透,視功名富貴如閑雲,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水滸傳人物評價——林沖7

 林沖是《水滸》中,真正的官逼民翻,逼上梁山的好漢。論武功,林沖是《水滸》中壹等壹的高手,論智力,林沖心細如發,善於把握戰機,能夠審時度勢,這壹點也是靠匹夫之勇得不來的;論才學,林沖自己曾言道“小人頗識幾筆,相煩取紙筆來”,以林沖的為人,自稱“頗識幾筆”想必文采極佳。

 不過,可惜的是,這樣壹個文武全才、有安分守己的人,卻被逼上了梁山。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雖然名頭響亮,卻敵不住高衙內的壹點好色的欲望,高強的武功在巨大權勢面前毫無作用。從瀟灑的軍官平白淪為階下囚,而高俅卻仍然必欲取其性命而後快,壹番不成三番四番,直是要天地之大不容其存身,終於落草。

 落草之後仍然不能擺脫倒黴的命運,王倫忌憚其本領恐對已不利,竟推三阻四,直要把落魄之人推向絕境。做為水泊梁山的老班底,每次征討都必不可少的功臣,卻並未在後來排座次中得到什麽照顧,座上賓卻是那些陣前降將關勝和大士紳盧俊義。性格即命運,這是對於林沖的寫照。林沖的忍讓決定了他的遭遇,也許在高太尉的權勢面前,他無從抗爭。但是,即使上山當了強盜,他還是無法成為命運的主人。

 於是,他只能遊離於梁山泊的領導層之外,在仇人高逑被俘虜以後,他也只能怒目而視的看著高逑被放走。看著這個手段高強的80萬禁軍教頭,這個為梁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好漢,就這樣終老,相信每個人都會有種窩囊的感覺。

 但其實有很多人都是,像林沖這樣,嘗試去改變,但命運無法阻止的時候,就選擇默默承受。

  水滸傳人物評價——魯智深8

 可能有些人會把魯智深和李逵這樣的莽漢歸為壹類,其實大錯特錯,魯智深是粗中有細的代表。先看他的名字,魯智深,就是有大智慧的意思。當初犯了官司的魯達到寺中避難,智真長老便看出魯達有慧根,於是給他法號智深,並道出“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魯智深果然於錢塘潮來時坐化圓寂。這些都暗示了魯智深的大智慧。

 當然,除去這些虛無的名號之外,魯智深也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粗中有細。就拿魯智深救助金家父女時,不是先打鄭屠逞壹時之快,而是先將他們父女倆安頓好,讓他們先逃走,並且擔心他們跑得不夠遠,“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且向店裏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

 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徑到狀元橋來。”兩個時辰等於4個小時,平時我們等公***汽車,5分鐘都心煩氣躁,而這個脾氣火爆的`魯智深,卻能穩坐臺山壹般,這份耐心卻是值得贊佩。再說,魯智深打了鎮關西3拳之後,發現鎮關西出得氣多,入得氣少的時候,采用的脫身之計更是絕妙,壹句:“妳這廝裝死,懶得與妳計較”,便順理成章的逃離了案發現場。

 其應變之快,讓人贊嘆。在梁山好漢中,魯智深暴打不平的次數最多,而且他每次都送佛送到西天,從沒有考慮不周,而留下禍水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魯智深是水滸中的第壹好漢。而且,幾乎說有的《水滸》的評論家,都給了魯智深極高的評價。比如,金聖嘆曾經說過“寫魯達為人處,壹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水滸傳人物評價——時遷9

 讀壹遍水滸,也許壹百單八將中的許多人都記不住,但是有壹個排名在最後面的人物,卻是看過水滸的人都不會忘記的那就是很典型的人物——時遷。在水滸的108將中,時遷可以說是最冤枉的。時遷本是壹個神偷,有飛檐走壁的本事,後來入了水泊梁山,石碣受天文後,頭銜為“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說白了就是從事特務工作,同樂和、段景住、白勝三人壹起受特務頭子戴宗的領導。

 按說,時遷的飛檐走壁和戴宗的神行術相比,也各有千秋,但是要比起特務工作的業務能力,時遷卻比戴宗強上不知多少倍。戴宗作為特務機關的總領導,卻始終像擺設壹樣,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反觀時遷卻屢建奇功,梁山好漢們打得幾次硬仗像大破連環馬、像攻打大名府、像攻打曾頭市,都是在梁山英雄們陷於被動的時候,時遷不辱使命完成任務,改變了戰鬥的局面。

 按說,時遷憑著這幾次大功,就早該升官加爵了,可是最後時遷僅排名水滸英雄的107位,位居倒數第二。不可謂不怨。這映了男女關系中常提及的壹個詞“名分”,時遷就是典型的有實無份,為他人做嫁衣裳的那種。這裏不得不說的是時遷排名倒數第二,而倒數第壹的段景住也是小偷出身。

 由此顯而易見,時遷的“有實無份”是因為他的小偷出身,名聲不好。可見,在黑幫內部,也講究壹個名聲。這又映了九百多年後,另壹個黑幫大頭目杜月笙的話:黑幫好比夜壺,內急時需要用它,用完之後又會覺得它臟。

 時遷就好比是梁山的夜壺,當梁山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是兄弟之壹,而用過之後始終還是上不了臺面,所以只能排在最後、甚至不如湊數的人。

  水滸傳人物評價——高逑10

 太尉高逑的壹生,可以說是宋朝朝政昏庸的寫照,他的際遇是那個混亂年代的縮影。高逑本名高二,本是京城的壹個混混,因為踢球踢的好所以被叫做高逑。話說因為高逑乖巧伶俐,所以被推薦給達官貴人們去當傭人,可是正經人家嫌他遊手好閑,於是反倒把高逑向球壹樣的踢來踢去,最後竟然踢到了端王府裏,那端王爺卻是高球壹般的貨色,因為喜歡踢球,所以對高逑大加賞識。

 這個端王爺就是後來的宋徽宗。高逑這樣的人就搭著宋徽宗這趟車,竟然登上了太尉的官位。也正是有了高逑,才有了日後的林沖、楊誌這些棟梁之材被逼上梁山。可以說沒有高逑的作威作福,也不會有梁山的壯大,甚至可以說,高逑自己培養了梁山泊這個大對頭。

 梁山中的人其實最應該明白,進入官場不會有什麽好結果,但是最可悲的是以宋江為首的壹批人還幻想著通過高逑來招安,簡直是為自掘墳墓。其實,以高逑的能耐,高逑的本領是不可能當上太尉的,可笑就可笑那樣壹個昏庸的年代,造就了這樣壹個昏庸的局面。

 可以說,高逑的命運是和梁山英雄的命運相連的。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個混亂的時代,制造了這種混亂的局面,既然高逑是歡喜的,那麽愁的只能是梁山上的眾多好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