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有巴爾虎山塞外古城遊覽區,位於法庫縣城西17.5公裏處的公主陵村,距沈環線公路8公裏。遊覽區內有別致的自然景觀,主峰海拔446.7米;山上存有三清宮、玉皇閣、觀音閣、烽火臺和燕國古長城遺址。僧王陵、公主陵,構成了塞外獨特的人文景觀。
僧王陵,即僧格林沁陵,位於法庫縣城西二十多公裏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村群山環抱的山崗陽坡上。
僧格林沁,科爾沁左翼後人,世襲郡王,他是清代壹員名將,死於戰事。
僧格林沁於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65)四月二十四日,在山東曹州壹帶與撚軍作戰,戰死於高樓塞附近的吳家店,清朝官吏薛富成書寫道:“僧抵之追賊曹南也,***有馬隊六千,先為賊所沖,全軍盡沒,何建鱉步隊四千,死者千余人,郭寶昌萬人,未被賊沖,壹軍獨完,其余四千步隊不知何人所帶,及僧邸遇害,馬隊散亡略盡。”清廷念其“功績”,詔封忠親王,建陵此地。
陵園建築頗具規模,占地面積約七十畝,分內墻,外墻兩層陵院,有禦碑樓、大門、過廳、更房、朝房、食殿等古建築,窮極工巧,氣勢恢宏。
宏偉的古建築群體,至今尚存僧格林沁石碑壹座,位於四家子蒙古族鄉公主陵北山坡上,石碑高506米,碑身寬1.30米,厚0.58米。碑首四龍交盤,碑座為龜。上刻“聖旨”二字,其內容僧格林沁的“功績”和戰死經過,碑文刻於清同治四年(1865)右漢文,左滿文。現修復保存完好。
漢文碑文全文60句,310個字,句字清晰,著目可見,碑文都有史料價值 。
“公主陵”位於法庫縣四家子蒙古族鄉政府駐地東北7公裏北八虎山東部的山谷中。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八代紮薩克郡王齊默特多爾濟與和碩端柔公主的夫妻合葬陵。
和碩端柔公主,是清朝雍正皇帝撫弟莊親王允祿之長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封為和碩端柔公主後,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下嫁給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七任紮薩克郡王羅布藏喇什之長子齊默特多爾濟為妻,於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病故(終年41歲)。
齊默特多爾濟,孛兒只斤氏,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八代多羅郡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賞和碩端柔公主為妻,授和碩額駙。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襲紮薩克多羅郡王,並授哲裏木盟盟長。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與和碩端柔公主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