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以《誠信 責任》為主題的學生演講稿

以《誠信 責任》為主題的學生演講稿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壹個基本規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明禮誠信作為道德規範之壹,起著基礎和決定性的作用。所謂誠信,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

壹個誠信的人必然是壹個具有責任意識的人,壹個誠信的社會也必然是壹個敢於負責的社會,壹個誠信的政府,當然是把責任放在第壹位的政府。當代中國社會正在不斷地轉型,社會思潮異彩紛呈,各種道德信仰和價值正通過信息社會相互激蕩,強烈地影響著社會生活,同時也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中國是壹個有著悠久燦爛文明史的國家,中國的傳統道德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心裏,也正在以普世的名義向外域傳播。誠信作為道德體系的基礎和法律原則的帝王條款,他的直接指向是道德規範的頂端,即責任和責任意識。所以,誠信與責任是道德體系中起點與終點、基礎與目標之間的關系。誠信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誠信是立人之本意識

人無誠信則無以立足,行事則無所通達。可以說,誠實守信是我們每壹個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道德。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往往把無誠信之徒斥之為“非人”而加以鄙視和譴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並把“言必信,行必果”作為規範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人們常說“誠則靈”,“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說明誠信道德是做人處世的基本要求,是處理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是行事通達的重要憑證。

(二)誠信是齊家之要意識

家無誠信不和睦。就公民的家庭關系而言,無論是父母、夫妻、子女,還是兄弟、姐妹之間,只有誠實無欺、信守諾言,才能和睦相處、團結合作、互相愛護、互相關心。中國傳統道德認為,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基石,若使家庭關系和睦穩定,夫妻就要恪守誠信。古人雲:“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講的均是誠信乃齊家之要。重溫傳統家庭誠信美德,對於現代家庭和睦穩定,不無借鑒意義,應該辯證“揚棄”,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三) 誠信是興業之寶意識

業無誠信不興旺。中華傳統美德認為,誠信是從事各行各業者之道德準則,也是各行各業興旺發達的道德保證,可謂無價之寶。不講成信,事業就會萎縮衰敗。無數事實證明:“禍莫大於無信”。恩格斯早就高瞻遠矚地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愈發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征的那些瑣細的哄騙和欺詐手段。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場上已經不合算了,那裏時間就是金錢,那裏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壹定的水平。”其實,西方早就有個說法,叫做“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從壹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壹種法制經濟,也是壹種道德經濟,因而需要誠實守信。

(四)誠信是交友之道意識

人無誠信則無友。我們每壹個公民在結交朋友時,都會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價值之壹。因為誠信是交友之基石。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可見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安定和發展的基礎。《呂氏春秋》說:“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愁,不能相親”。是從反面把誠信提升到壹個很高的層次來認識,突出了誠信在交友中的重要性。

(五)誠信是為政之德意識

國無誠信不穩定,世無誠信不安寧。古人認為,能否立信,能否取信與民,是關系到國家興衰、天下是否太平的大問題。晉文公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荀子從國家強弱的角度,強調了誠信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他說:“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所以,作為公民中的領導者必須視誠信為為官之官德,為治國之珍寶,立誠信,取信於民。

當然,在當下社會轉型期,誠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社會的壹些領域和壹些地方道德失範,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正因為如此,當三聚氰胺成為杯中之毒,當救命之藥成為奪命之藥,當安身立命之屋瞬間轟然倒地,當上大學也可以頂替,當學術也可以造假,當謊言也可以欺世等等之時,誠信與責任儼然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

60年的中國,是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成就讓世人驚訝和瞻目。我們建國60年的道德流變也表明誠信與責任對社會的重要作用。60年中,我們經歷了夫妻反目、父子相殘、整個社會誠信崩潰、親朋好友以告密為生存之道的十年浩劫,我們也經歷了撥亂反正,思想、被壓抑的人性和被摧毀的道德得以解放,被扭曲的誠信意識與責任意識再壹次被發揚光大的大好時機。因此在當下,如何進壹步提升公民的誠信意識,進而增加公民的責任意識,就顯得至關重要。

第壹,要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不斷培育和提升公民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培育和提升公民的誠信意識,離不開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理解與把握。因為誠信和責任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積澱與升華。在安慶的歷史上也留下了無數關於美德的佳話,比如張氏宰相讓墻六尺的胸懷足以讓道德的光芒在安慶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

第二,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吸取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在創造了輝煌業績的同時,也迸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各具特點的精神財富,這也是升華誠信道德和責任意識的重要源泉。另外,壹個民族的道德建設,離不開世界文明的大道。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機會和有利條件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所創造的壹切文明成果,廣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優長,不斷升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公民的誠信道德建設。

第三,要充分發揮國民教育、大眾媒體、文學藝術、體育活動的作用,從學校教育和社會輿論的角度為培育和提升公民的誠信和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學校教材和各類文藝作品都要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良好道德風貌,唱響社會主義文化主旋律,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和藝術魅力弘揚時代精神,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塑造人們的美好心靈。安慶人可以利用舉辦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形式,進壹步宣傳、推動公民誠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發展。黃梅戲藝術節就是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公民道德建設的壹個最佳平臺,安慶要利用濃郁的人文氣息,多多創辦壹些文化活動,體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以創建文明城市以要求,讓安慶自然而然的生發出社會和諧、市民明禮、政府與人民互信的美好局面。

安慶,國家文化名城,這裏人傑地靈,這裏具有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宜城不僅適宜建城,更是因為這裏淳良的民風,深厚的文蘊,以及誠信待天下的純正良心。前段時間,安慶小龍山和巨石山更名之爭,更加突顯了安慶人的社會責任意識,我們拋開名稱變更本身的對與錯,而公民參與對安慶文化的思考與關註才是最有價值的所在。而這樣的責任意識離不開政府的清明與誠信。壹座城市的人民積極為公***事務建言獻策,那是公民責任意識的彰顯,壹座城市如讓人噤若寒蟬,則是公民責任意識的雕零。而安慶則樹起了政府與市民彼此誠信的光輝典範。

壹座文明的座市,必然要做到物質文明,經濟文明和政治文明,而前提是——必須有壹個以誠信為主流價值的市民社會,有壹個敢於負責於民的清明政府。安慶,已經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