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怎麽教育那些小孩子不要談戀愛?

怎麽教育那些小孩子不要談戀愛?

基本觀點:不反對也不提倡。

懵懂無知的戀愛最純潔。

也不是每對小戀人都會影響學習,也可以相互鼓勵的。但是如果影響到學習就該收斂壹些了,畢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現在不學習以後拿什麽去保障對方的幸福,小孩子就是不太理解摻雜了物質的愛情觀念,可是現實偏偏是這樣的,加上逆反心理,會導致很多錯誤的想法。

多溝通,多關心,也應該開相關講座。中學生為什麽會早戀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孩子們已經長大了,某些情感會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會影響(啟蒙),難免對異性產生“愛戀之情”。少男少女之間的特殊感受,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因為它更多的是“自然屬性”,正因為如此,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才指出“戀愛是不能禁止的”。對於這種“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需要,尊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由於現在國家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高校的擴招,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壹錘定音”決定考生命運的高考現象日漸“淡化”,若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就很容易喪失學習動力,容易受到青春期成長的沖擊。

第三,家庭環境。學生在青春期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他們很容易被同齡異性的關心所打動,陷入早戀。

第四,文藝作品的影響。有不少學生受部分文藝作品中那些風花雪月、纏綿悱惻的浪漫影響,熱衷歌星、影星等的花邊新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追求好奇,對戀愛行為進行簡單模仿。

第五,家庭及學校忽略了學生適度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還有青春期學生因不同程度產生的性困惑、性憂慮而得不到家庭、學校的關心和理解,致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反叛心理。

現在老師和家長們面對早戀的態度頗讓人擔憂,媒體曝光的壹個個案例更使人思考:老師和家長們該怎麽辦?例如:青島晚報2004年4月報道“因早戀問題遭老師勸退兩孩子離奇失蹤”。“早戀”被班主任老師發現後,即墨三中兩名學生不但被要求寫保證書,同時被告知要麽自動退學要麽要被學校勒令退學,不堪壓力的倆學生離校出走。雲南宣威壹中女生“被當眾體罰

早戀風波擊潰少女”,班主任由於得知小月的“早戀”問題,當眾體罰,造成小月精神失常;內蒙古赤峰市“早戀受阻女兒精神分裂

謀殺親女父母雙雙被捕”,四年前女兒因早戀受到父母阻攔,患了精神分裂癥,父母不堪其累,竟然將親生女兒勒死。早戀是多方面的產物,我認為應從壹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壹,幫助家長正確看待子女的早戀。目前80%有“早戀”行為的青少年都與家長教育不當或父母關系出現問題有關,因此,防止孩子出現真正的“早戀”應先從家長做起。據青蘋果熱線近兩年青春期心理咨詢表明,近年熱線接到的有上千條電話都是就“早戀”等思想問題進行咨詢。電話中孩子反映家長不能與自己溝通而產生逆反心理或報復心理出現“早戀”,或因家庭出現問題而尋求異性溫暖的電話占大多數。其中,因家庭破裂、父母關系不和、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等情況出現“早戀”的情況占大多數。了解到子女的早戀情況以後,父母不要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因為戀愛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荷爾蒙決定的,跟道德、年齡無關。平時要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可以親近和傾訴的對象,使他們心情放松,自然就不會只把心思放在某個異性朋友身上了。

第二,幫助早戀的中學生正確看待早戀。由於早戀帶有隱蔽性和神秘性,壹些早戀的中學生往往都是在私下接觸和往來,他們自身也有壹種負罪感,生怕被家長和老師知道,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班主任和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早戀固然不對,但壹旦發生,也並非做了什麽壞事和錯事。壹個人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壹件很幸福的事,只不過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現在還不具備處理戀愛、婚姻各方面的條件。如果真正的喜歡壹個人,妳應當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壹番事業,為對方創造各種通向幸福的條件,更應該為對方著想,不能因為早戀而影響對方的學習和發展。還要要引導孩子明白早戀的危害性。青春期學生早戀的最大影響就是耽誤他們的學業,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們的意誌和精力,致使學業成績下降。其次,早戀必然會影響人生的奮鬥目標。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積極幫助青春期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關心青春期學生的成長,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社團文化,廣泛地培養青春期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提供他們參與實踐,服務大眾的機會。也可以告訴他們:這是妳們在真正的戀愛開始以前進行的熱身。妳們可以當它是壹顆糖果,但絕對不能代替妳們眼下的正餐。生活裏有很多比愛情重要的東西等著妳們去做。有壹個比喻,現在妳們正在壹列高速行駛的列車裏,窗外的景色很美,但是如果妳下車瀏覽景色,妳就再也趕不上這趟列車了。

第三,幫助學生學會正常的異性交往。我們應該鼓勵孩子交往廣泛、自然,要孩子和異性公開交往、群體交往,他就不會對個別的異性產生過分的好感。雖然同齡人有談戀愛的情況,但是家長不要斷然讓孩子和談戀愛的同學絕交。因為同齡人的帶動力非常大,這種帶動力量比家長和老師都要大。家長應該采取寬松的態度,讓孩子自然地選擇,是否跟著感覺走,還是不進入戀愛的狀態,在選擇中確立自我。老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議,幫助孩子自己判斷:這樣做究竟對不對、該不該、值不值。比起他律,自律的效果會更顯著、更持久,也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所以在指導男女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強調了三點:壹是強調男女生的集體交往,反對個別交往,個別約會。二是在交往過程中註意掌握壹個“度”,既不必過分拘謹,也不可過分隨便;不可過分冷淡,也不可過分親昵;不可過分嚴肅,也不可過分賣弄。總之應該與同性交往壹樣,做到真誠坦率、落落大方,同時也註意男女有別。

第四,幫助早戀的孩子走出困境。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內心充滿希望和幻想,他們的內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願表露。這時如果得到積極的引導,他們便會打開美好而神秘的心靈之窗,讓熱情、才智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如果受到強制的壓服,他們便會把受了傷的心靈深藏起來,讓壓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應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批評他們,因為孩子交朋友多數並不是成人的談情說愛。倒不如在青春期階段,多教給他們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學的知識,使孩子們壹方面大大方方地與異性交往,壹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識,學會自我感情的調節與控制。我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遵循了以下幾點:壹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靈活多樣;四是不可捕風捉影,上綱上線,不註意方式方法。

為了孩子的壹生,讓“早戀”正常發育並得到教育者的合理引導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科學的好的教育。